“升斗小民,所念不过衣食而已,至于国家何姓,他们在乎吗?唯有一国贵族,如果亡国之后,自然不复当初之富贵,故而这种人,才是我大明最大的反对者。”



“但是灭安南之后,却怀柔此辈,想想就知道,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他原来安南的地位与权力还宝贵?”



“至于权阉之乱,说句不客气话,权阉之流在国内为患之深,难道就比在安南差了吗?为何,国内没有闹出什么祸端,反而在安南却出了事情?”



“有人说民心未附?可是安南对当地百姓,真好过本朝吗?”



这一问,还真让人难以回答。



如果以后世的观点看,大明百姓已经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但是如果仅仅以整个古代平均比较,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段之中,中国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平,是胜过其他各国百姓的。



甚至一直维持到了清代。



“无非是百姓愚昧,以困惑于本朝政策,而真正煽动南安造反的,无不是原来的勋贵子弟,也就是本朝最善待的那一批人。”



“这是本朝前车之鉴。也是陛下的意思,亲于百姓,王师入朝鲜,秋毫无犯。不吝杀戮,至于朝鲜原来的贵人,也应该让他去他们应该去的地方。”



王师入朝鲜,虽然有王越严格军纪,但是与秋毫无犯,却是差远了,只是古代百姓很容易知足。



毕竟没有闹出烧杀劫掠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这里面自然有徐有贞拿着鸡毛当令箭,自己的发挥,但是大体政治意图,他却没有领会错误。



只是朱祁钰依然有些不忍心,毕竟杀人太多,流放太多了。



朱祁钰看向曹义,说道:“国公的意思是?”



曹义说道:“老臣并无异议,一切唯陛下旨意是从。”



朱祁钰还是有些犹豫。



徐有贞身子微微前倾,说道:“陛下,请注意你的身份。”



朱祁钰听了,身子微微一震。这一句话,可是意味深长之极。



虽然朱祁镇放开对藩王的限制,出现了襄王封国麓川,韩王入京成为宗人令,西北几个藩王都回到了京师。



如是等等。



但是大臣们对藩王参与政治,还是敏感之极。



特别是朱祁钰这个朝鲜王,其实未必没有人反对,只是知道朱祁镇一言既出,绝无更改之可能,劝也没有什么用处而已。



既定事实虽然无法改变,并不意味,大明文武官员对藩王,尤其是近支藩王的关注会下降。



而今在有皇帝旨意的情况下,朱祁钰却要做好人,这的确不是朱祁钰应该做的事情。



而且朱祁钰虽然是朝鲜王,但是他本身就是一个过渡,是避免朝鲜人激烈反抗的过渡,甚至是安抚麻痹朝鲜两班贵族的工具。



所以这一段时间,徐有贞陪着朱祁钰频频召见朝鲜两班贵族。



不得不说,朝鲜两班贵族也不都是酒囊饭袋,有很多人秉承朱子学,在行为处事,为人品行上,不下于大明的士大夫。



而往往越是这样的士大夫,就越在处决之列。



盖因,灭亡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明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