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着我之前给说过的。”



“朕要得是如晒盐法一般,一条完整的分工流程。能够大规模生产。”



遵化的铁,北京的煤,再加上供应大明一百多万军队的武器,足够构成一个庞大的武器生产体系了。



他想将晒盐法之中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去,一来也是为了朝廷大战做准备。一条龙的武器生产体系,能压低朝廷的生存成本。



如果刘定之真能做成的话。那么朱祁镇就准备将兵部兵器厂,乃至大明各级卫所打造兵器的权限给收缴上来。



朱祁镇越研究越觉得,他对卫所这种军事单位难以下手的原因,就是每一个卫所看似很小,但是却是一个独立的生产战斗单位,不管是粮食生产还是兵器打造,都可以做。



这也是他削权计划的一部分。



这一个计划也顺应很多将士之心的,各卫所打造的武器质量太差了。士卒都不想用,而且五花八门的打造单位,也造成了武器生产质量的参差不齐。



下面已经怨声载道,当然了,九边京营这些一线部队感受不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武器都是兵部与大内打造的。



虽然在朱祁镇看来,兵部与大内造的兵器,节操也不太高的。



但毕竟各级勋贵还掌实权,他们是要出兵打仗了,真要出了问题,你看成国公他们会不会大闹兵部大堂,将几个兵部官员的乌纱帽给摘了。



朱祁镇想培育出来一个工业体系,现在打仗用,将来不打仗了,大量廉价的钢铁也可以卖给民间了。



虽然大明民间冶铁业也很兴旺,但是在朱祁镇看来,铁价还是太高了。大量廉价工业品,才能惠及百姓。



朱祁镇其实对工业发展带来的产能,虽然看重,却放在第二位了。因为他发现一个事



实,那就是他即便一辈子推进工业发展,到他死,大明的工业产能也超过农业产能。



农业永远是大明的根本,朱祁镇根看重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效应。



更廉价的盐。减轻农民负担,更廉价的铁,可以减轻百姓铁制农具的负担,还能让大明进行更大规模的基建,比如水利工程。



刘定之也知道这一件事关重大,更明白,朱祁镇从登基以来,恨不得在脑门之上写着瓦刺两个字。



任何事情凡是与瓦刺有关,朱祁镇都十分重视。



所以,他明白这一件事情做好了,他的前途自然是一片大好,是国家功臣,甚至可以提前进入部堂一级,成为国家功臣,而做不好。正不管他之前有多少功劳,就可以一笔勾销了。



只是刘定之心中唯一有些不舒服的事情,那就是作为一个儒臣,一个状元。刘定之给自己的定位,可不是一直负责这些工匠的事务。而看样子,皇帝想将他一直按在这样的事务之上了。



在刘定之看来,这不是一件好事。



他心中暗道“是时候找一个替手了。”



朱祁镇有叮嘱了一番。刘定之就展开了自己的工作。



他首先视察了遵化铁厂,又视察了大内的兵工厂,乃是火器厂,火药厂等等。大半个月的时间之内,将整个体系都走了一个遍。



而矿监的问题,刘定之想放到一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明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