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什么军籍,民籍,尚能理解,但是什么乐籍,贱籍,匠籍,阴阳人,等等。太祖皇帝想让下面百姓世世代代子承父业,简直是不人道了极点。



朱祁镇现在没有能力废除倒也罢了,难道还要再加上一个。



朱祁镇承认周忱的办法,或许能降低百姓负担,但却不是他想要的。



既然周忱的办法,朱祁镇不满意,朱祁镇只能按自己的想法来了。他心中暗道:“这一次刘定之只需在福建立一下功劳,回来之后,朕就让他成为少府丞。”



周忱早已忍不住了,说道:“陛下,臣有下情上秉。”



朱祁镇说道:“说。”



周忱说道:“都察院那边,已经有人联名上奏,弹劾臣导君向恶,并横征暴敛,以至于福建民变。”



朱祁镇听了,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一件事情,不是冲周忱去的,而是冲他来的。



周忱仅仅是一个办事的人。



真正主导这些政策的人,就是他朱祁镇。



朱祁镇登基以来,一直在财政上想办法开源。在朱祁镇努力下,朝廷财政收入,二千三百万石粮食,一千二三百万两白银,整整超过宣德年间近一千万两。



有这一千万两能够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这种财政政策,其实已经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倒是朱祁镇在核心层,以瓦刺的威胁为例,反而让核心层支持朱祁镇。



毕竟杨溥这老臣,都是打过仗的。知道打仗的时候,即便是金山银山都要打空的。



即便不是冲他来的,朱祁镇也要保住周忱。



因为周忱的能力,让朱祁镇根本离不开他。



虽然周忱在盐税上的能力,让朱祁镇刮目相看。但是真正让朱祁镇感到惊叹的,乃是周忱在废除宝钞,建立起银本位的制度。



这一件事情,根本没有一点波澜。完美是平稳过度。



而且宝钞虽然而今是废纸一张,但是宝钞之前,却是大明的法定货币。



其实宝钞在洪武年间,还是很值钱的,在永乐前期有一定的贬值,但是还是能用,真正让他不能用的,就是永乐北伐带来天文数字的开支。



朝廷当时的赋税,根本不能抵消开支。



当时财政上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宝钞了,于是滥发宝钞,倒是发了多少,朱祁镇都查不住具体数据了,反正是很多很多。



很多人都以为宝钞贬值,是因为朝廷只会放,不会收,但是实际上整个宣德年间,朝廷一直在回收宝钞,想要挽回宝钞币值。



只是信用一旦破产,就不可挽回了。



在周忱做这一件事情之前,朱祁镇并不觉得有多重用,不过周忱乃是户部尚书,在这个位置上的大臣,朱祁镇也不可能让他们完全听话。也不用他们完全听话。



只有奴才才完全听话。



周忱有这想法,朱祁镇也没有看到弊端,那么他做为户部尚书想做,朱祁镇还能拦着不成。



只有做完之后,朱祁镇才发现。



没有一个完善的财政体系,不管是粮食还是银两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明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