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水利工程都是有的,但是却不如这两地了。



而造就这个工程最大的功臣张经,已经去世了。



就死在正统七年汛期之中。



朱祁镇即便是在宫中也听过这个张经的故事,特别是张经之死,传得神乎其神的,已经被百姓神化了。



据说当时,堤坝岌岌可危,眼看不保。百姓慌忙逃窜,张经拔剑,怒斥龙王,跃入水中,再也不见。



沿河几十里,都没有见到张经的尸体。



但是传言有张经对百姓托梦,言“滹沱河龙王不听君令,已为我诛,从今之后,滹沱河不为乱也。”



百姓喜欢这个故事,自然两年之内传遍河北。甚至京师之中说书人,都喜欢这个底本,更是有各自的加工。演化成不一样的东西。



朱祁镇倒是知道张经为什么跳河自杀,因为他手中有张经的遗折。



当年水情凶猛的时候,张经怀抱遗折上堤,历经数昼夜,但河堤摇摇欲坠,石堤都裂开巴掌宽的口子。



张经用尽了自己所有能想过的办法,认为如果这样还决堤的话,他即便在活下来,也无济于事,而他已经数次在于谦面前说,与河堤共存亡,食言一次,已经是君子莫大之辱,岂可再乎?



故而张经河堤不可挽回的时候,跳进滹沱河之中。



就在张经跳河后,就放晴了。虽然滹沱河堤摇摇欲坠,但是还是坚持下来了。



朱祁镇也知道,这样给百姓解释,百姓不爱听。



而且百姓已经自发的为张经建立起庙宇,就是张公祠。



朱祁镇这一次来,也顺便下旨,封张经为滹沱河河神。命地方有司四时祭祀。以煲忠义。



看过这两个最大的灌溉区之后,继续南下就到了漳河流域。



在这里朱祁镇看到了决计不一样的场面,漳河的河水并不为两岸所用,朱祁镇自然要问。



于谦立即说道“运河北段,用卫河河道。而漳河水流入卫河之中,为了防止运河水浅,阻塞运道,故而漳河下游不许灌溉,臣也无能为力。”



朱祁镇明知道,于谦给漕运体系上眼药,但是他也不好决断。



运河与地方争水,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甚至从漕运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就是如此。特别是越往北方越是如此。



因为越往北,这水就越金贵。



而今朱祁镇不是刚刚登基的朱祁镇了,他自然觉得运河问题太大,占据资源太多了,维持费用都在百万两级别了。



但是在朱祁镇盐税改革之前,二千三百万石粮食,数百两白银,再加上各种铁木等实物税,全部折银,大概也就是一千四百万两上下。



更不要说,二千三百万石的粮税,是每年都手征收到位的吗?



朱祁镇可是太明白,他每年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免除一百万石粮食的粮税。



从财政角度上来看,漕运体系实在是无法理解。



周忱在江南巡抚的位置上,协助前平江伯陈瑄,完成了漕运一系列改革,按理说他是漕运的支持者,而恰恰相反。



他在户部尚书位置上不过年余,就变成了海运的支持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明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