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可以说,朱祁镇将征南军中的精锐将领都带上了,这也是对这些将领的安危,表示皇帝对他们的信任。



兀良哈之战,他们一根毛都没有捞上。反而看着成国公他们加官进爵,难免有下跌眼红。



略加安抚而已。



朱祁镇顺着卢沟新河东去。



这一条堤坝已经用了几年了,已经染上了一些岁月的痕迹。朱祁镇召见他当初见过的老人们,只是当年的老人却有不少已经不在了。



不过,听他们说,这几年虽然屡有蝗旱,但是靠着卢沟河反而都有收成,日子不比从前,但是还过得去。



问起今年的收成,说虽然都旱,但是比往年已经有好转了,最少去年冬天下雪了,今年还下了几场雨。



虽然这雨水很小,就好像是猫尿一般,但是也让庄稼沾沾湿气。今年的收成应该比往年好。



朱祁镇又亲自巡视了麦田。



农历三月的麦子,都开始拔节了。



看着绿油油的麦子,窜了上来,朱祁镇也开心了不少。



虽然这一片麦子如果放在后世,定然认为,这麦子长大太难看了,又疏又黄又小。毕竟没有化肥的情况之下,田间肥力不足,即便是种得密集了,也长不上来,所以这麦子间距就比现在大了不少。



这几年来,朱祁镇一直坚持春耕。



当然了,朱祁镇仅仅做做样子,真正下地的时候少,但是太监们种地的时候,朱祁镇在一边看着。



朱祁镇最少要确保自己,不是农业上的白痴。



毕竟,大明主要人群是农民,最大产业是农业,掌控这样一个农业国,对农业没有基本的概念是万万不行的。



别的不说,朱祁镇就看得出来,这些地最大的问题就是缺肥。毕竟朱祁镇在宫中种的那些地,可以说集万千宠爱在一身,太监们为了在朱祁镇面前表现,可以说,几乎将每一个麦苗当成花卉来伺候。



也要朱祁镇看到了他万万没有想到了,古代农业高产技



术,那就是区田法。北方小麦亩产,在两到三石之间,但是宫中那一块田居然有五六石之多。



这就是区田法的高明之处。



朱祁镇当时也震惊,但是后来才知道,这东西汉代就有了,只是太麻烦,太麻烦,太麻烦。



也只有宫中这一块地,可以不计成做下去而已。



一个壮劳力即便二十四小时在田间,也不能能打理五亩地而已,还要有充分的水源,肥料等等。



寻常百姓根本不能达到了,这也是区田法流传千余年,人人都知道他高产,但是几乎所有朝代都没有怎么推行的原因。



这一件事情,给朱祁镇最大震撼是,农业改革从来不是农业的问题,最少在古代一些高产技术,从来不少。



比如水利工程,在麦熟之前,能多浇一次水,就能多收好些麦子。任何一个农民都知道,但是这正是北方春旱的时候,如何能保证每一亩地,到时候都能浇上一次水。



这就是朱祁镇所要解决的大问题。



从北京到天津,区区一百多里路,朱祁镇走了三天,就是视察农业生产,北京周围大多良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明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