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时间一长,就不好说了。



朱祁镇先召见了杨溥。



如果说这一段时间之内,谁最累,那一定是杨溥。



河北治水与两淮盐案这两件事情,几乎占据了杨溥的所有时间。



其实河北治水本身就有一定之规,杨溥并不用多操心才是。



只是因为朝政看似平稳,但是实际上杨士奇的影响力并不会那么容易散去,而河北方面又是有于谦主持的。



在外人看来,于谦就是杨士奇一派一面旗帜。



杨溥在朱祁镇面前保证过,一定会全力支持于谦治水。所以他不得不存最坏的心思,关于河北治水的任何事情,他都要一一过目。



他倒不是担心于谦会做什么。而是担心,有人会在他与于谦之间做些什么?



杨溥此刻可没有与于谦硬磕的心思,自然存心谨慎之极,不要出任何事情,才是最好。至于两淮盐政,杨溥更是步步跟进。



对刘球大力支持的同时,也在朝中暗暗做了调整,将与盐商牵扯比较深的官员,大部分都调了闲职。



更不要说,除此之外,大明各方面的事务都压在杨溥身上。关于朝廷四面八方的大事,都要与杨溥商议。



比如,朱祁镇刚刚与杨溥商议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藏经》六千多卷的印刷。都是内廷出钱的。



朱祁镇觉得财政有些困难,想将这一件事情该砍掉。毕竟朱祁镇并不信佛。



所以杨溥知道之后,立即来劝说。



所说的不是别的,就是大明对西藏地区的治理。大明对各偏远地方治理,一般来说,都是因俗而治。



元代藏传佛教,就在西藏占据了统治地位。大明对这种情况,是继续承认,封西藏土官,僧官,由他们统治西藏。



所以,这《大藏经》的编纂,固然有太皇太后笃信佛教的原因,其实还有不少政治原因的,比如这《大藏经》很多都是要赐给西藏的。



甚至朝廷也在北京郊外,专门修建寺庙,供奉喇嘛。就是有这样的原因。甚至松潘之战中,就有和尚在松潘土司与朝廷之间来会奔波,才算是缓和的双方地方关系。



所以,对股政治势力,花一定的钱,也是必要的。



朱祁镇这才打消了消减《大藏经》经费的想法。



随着朱祁镇越来越自信,对朝廷官员掌控也比之前深了,朱祁镇更多的将自己从庶务之中抽离出来,花更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至于其他奏折都由内阁代拟了,他每天就看个节略。让朝廷政事不出格,不出自己的掌控之外,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朱祁镇轻松了不少,但是内阁的事情就更加多了。



只是这样沉重的政务折磨之下,杨溥一点也没有懈怠,甚至朱祁镇觉得杨溥的精神头,越发好了。



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好像一下子年轻了十岁有余。



果然,对有些人来说,权力就是最好的春药。



朱祁镇召来杨溥首先问的,却不是两淮盐案,而是广西的兵事,说道:“柳溥那里还没有消息吗?广西官员怎么说?”



而今大明大体上是比较和平的,襄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明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