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一时间想过很多想法,最后决定拖一拖。



反正而今距离秋收还有一段日子,等过了秋收之后,这一件事情再说不迟。



朱祁镇说道:“先生所言极是,这一件事情,等朕召见于谦等人入京,再议论不迟,不过有一件事情,朕想问问首辅的意见。”



杨士奇听了,心中轻轻松了一口气。随着麓川大胜,班师回朝在即,还有这一次朱祁镇放手让于谦赈灾,让李时勉运粮。



杨士奇很清楚的感受到了朱祁镇在朝中的威信大涨,朱祁镇的自信也在与日俱增。



这样的情况之下,朱祁镇真想做什么事情。杨士奇也未必能拦得住。



这是大明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最少现在,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大明皇帝行驶自己的职权。包括杨士奇。杨士奇见朱祁镇愿意退让,自然不想硬顶,说道:“陛下只管问,,老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祁镇说道:“朕查过各地文书,发现似乎太行,燕山之中的树木都伐尽了,却不知道是否如此?”



杨士奇听了,一时间没有说话。他沉默了一会儿,说道:“陛下所言,应该没有错的,太行山深处或许有树木,但是临近各县的大山,部已经秃了,至于燕山更是如此,太宗皇帝见群山无树,曾经专门下过禁令,燕山临近长城一线,部种树以为屏障,百姓禁伐,但也仅仅是长城内外而已。不过数里之地。其余的地方,其余的树木大则为栋梁,小则为柴薪。”



朱祁镇说道:“先生也看过当年的演示,直隶之所以山洪很急,就是因为群山无树,根本没有储备水源的能力,暴雨一下,各地积水立即百川汇于河中,至于一日暴涨数丈,至于不可控制。”



“所以朕想号召百姓种树。先生以为如何?”



杨士奇说道:“陛下的心是好的,但是此事恐怕不成的。”



“朝廷



并非没有号召过百姓种树,但是百姓日常用木材数量巨大,即便是种的再多,也会一一砍伐掉的,一颗树长成柴,最少需要数年,但是伐掉,却需要一日。”



“而且,山中种树更是困难。”



“树木都是赖水源而生,山中但凡有水源的地方,都被山民所占据。山中田地开垦不易,让他们舍此种树,是万万不能的。”



其实杨士奇并不知道朱祁镇所言对与不对。



对朱祁镇来说,种植树木保持水土,本来是常识,但杨士奇不知道朱祁镇所言对与不对。他只是避重就轻,将其中困难说清楚。



不过,总体上来说杨士奇并不反对这个政策,毕竟是斧斤以时入山林,这还是孟子的意思。



朱祁镇也知道这不可能。



因为古代木材用量太大了,即便不谈柴薪,单单说家具建筑所用的木材。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怎么可能,说一句话,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就行了。



其实自然有自己的恢复能力,但是很显然北方森林的恢复能力,一直在被人类所压制着。



水旱蝗灾不断,其实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回报。



自然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朱祁镇毕竟当了几年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明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