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户部有结余,大半入宫。



否则朝廷也不至于这么捉襟见肘。



朱祁镇说道:“内库已经支出一百万五十万两了,总不能都要内部来吧。”



刘中敷说道:“陛下,这一件事情,臣本来就有异议,天子富有四海,何必与朝廷争利,朝廷赋税,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而新安海关,每年将近百万两,已经是朝廷田税,盐税,茶税之外,最大一笔收入了,臣以为无论如何也不等入内承运库。”



“请陛下明鉴。”



王直也出列说道:“请陛下明鉴。”



朱祁镇看向两人,目光一转落到了杨士奇身上。



杨士奇见状,说道:“陛下,此事也应当议一议了。”



朱祁镇心中冷笑一声,暗道:“老狐狸,感情危机刚刚过去,你就给朕来一个突然袭击啊?”朱祁镇浑然忘却了,、其实他刚刚也是想从内阁掏出一些利益的。



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杨士奇却是发现一个问题,朝廷财力太薄弱了一点。



首先这是因为太祖皇帝设计的财政问题,并非所有钱粮都要掌握在户部手中在,中央财政在制度设计上,就是相当有限的。



其次,就是太皇太后数年如一日的攒钱行为。



太皇太后其实也很有分寸的。如果朝廷缺钱,她也不会从户部调银两入内库。但是宣德十年以来,罢一切不急之务,休养生息,真正大开支,也就是宣宗的丧事,还有西北战事,再有就是而今的麓川之战。还有眼前从正统四年绵延到正统五年的大灾。



在正统四年之前,朝廷的财政流向一直是正向的。



凡是朝廷有结余,太皇太后就会划出一部分。这是一个老妇人对孙子最朴素的爱意。也是她对朝廷的限制。



结果内库倒是满了,户部在应对这一次大灾,处于相当被动的局面之上。



杨士奇并不认为这样是正常的。



所以,他想从皇帝那里夺回一部分财权,但是怎么才能夺回财权?进了内库的银子,还想掏出来,杨士奇知道,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想到了将内库的财源拔出来一部分。



内库财源,除却各地太监供奉之外,就有金花银了。



为了免除运输之苦,在正统元年将本该供应皇宫的粮食折银,就是金花银。每一季二十五万两,一年一百万两。



这是宫中收入的大项。



而今却不是了,因为海关收入眼看就有超过金花银趋势。



杨士奇并非不想让内阁皇帝没有银子,但是却不想让户部处于如此被动的局面之中。这才要在这个时候,重新商议海关银一事。



朱祁镇说道:“先生的意思是?”



杨士奇说道:“臣以为陛下天纵之才,登基之初就决策开海,实在是英明之举,明见于万里之外,而今新安海关既不扰民,又能年收银百万之多,杨荣在时,常叹息为何不是福建开海,沿海各省士绅,都频频询问,各地何时开海,臣以为这正是陛下远见卓识之处。”



朱祁镇听杨士奇这一顿彩虹屁,顿时有些兴奋。但是他也在朝廷上混了几年,立即冷静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明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