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是对朱祁镇对外扩张最有力的支持者,也是参谋。



对于军中很多消息,朱祁镇都能在张忠这里得到不一样的答案与分析。



不管,杨荣,王骥等人是多号称知兵,但是他们毕竟不是与勋贵混一个圈子的,很多事情位置不同,看法就不一样。



文官对战略上的掌控,很多时候是胜过武将的,这一点不服不行,但是具体到数百人,千余人临阵冲杀,文官就无能为力了。



张忠却是文武双全。什么方向都能与朱祁镇说到一起去。



朱祁镇在军事上,不管有什么想法都能与张忠商议,张忠总是能够给出一个相当靠谱的答案。



当张忠进来的时候,朱祁镇大吃一惊。



却见张忠面白如纸,行动都有所不便,似乎每走一步,都要人搀扶一般。朱祁镇立即说道:“赐座。”



等小太监将张忠搀扶到软座之上。



朱祁镇才说道:“你的身体不好,就不要急着进宫,有事情派人送一封折子进宫,就行了。”



张忠咳嗽两声,说道:“臣的身子骨自己知道,已经不成了, 不过是早晚的事情,只是臣闻陛下为麓川之事烦心,今日特来为陛下分忧。”



朱祁镇说道:“你也听说麓川的事情了,说说吧,你有什么办法?”



张忠从怀中掏出一封奏疏,双手递给王振,王振又转给朱祁镇。



朱祁镇打开一看,却见是与麓川毫无关系的三个字:“封建论。”



朱祁镇抬头看了一眼张忠,随即将这封建论细细看了一遍。



这一篇文章,并非对麓川而言。而是对大明政治战略生态而言的。



他首先从儒家理论,乃是太祖分封之策,说明了,郡县与封建,不过是国家治理的两种手段,并非郡县就是极对,而封建就是不好的。



必须因地制宜。



朱祁镇仅仅看这个开头,心中就有些佩服,这简直是抬着太祖皇帝压人。



不管太祖皇帝分封诸王,到底是对是错,但是在大明朝,祖制,太祖皇帝就是政治正确。所以满朝文武见这些文字,恐怕心中有无数话,要说,却只能在肚子里骂曹尼玛。



接下来的文字,却是说,列朝列代经营西域之失。并分析,为什么西域屡得屡失。西南叛伏不定。原因在距离中央太远。



所以,他指出在朝廷鞭长莫及的地方,异族比较多的地方,郡县不如分封。



特别将弃安南这个重大失误拿出来说事。



再然后就是对大明从历来边事一一拿出来比较,对永乐年间大举征伐,而仁宗宣宗却从草原,海上撤退。



随即瓦刺,麓川,鞑靼并起,骚扰国内,让朝廷疲于兵事。这一现实情况,以及天下二十二万,乃至各级宗藩俸禄,乃至于将来可能有的宗藩数量,计算出,朝廷禄米有限,而天下宗藩无限,以有限奉无限,是决计不可能支持的事情。



而且特别指出了,西南各地的土司,在各地领地之中,就与藩王并没有什么区别了。而太祖太宗的子孙,却好不如西南蛮夷可靠吗?



所以提出最后的封建之策。



就是在朝廷鞭长莫及,不能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明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