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勋贵之心



成国公朱家已经是与国同休了。富贵已极,也不求什么了。



只是即便如此,与皇帝保持良好的关系,依旧是很有必要的。



张辅苦笑道:“皇帝纵然有此心,那有如何?而今做主的是谁,朱贤弟不知道吗?”



朱勇淡淡一笑道:“无妨,无妨,皇帝有太宗皇帝之风,岂不是一件大好事。听闻太皇太后有意让张兄教授陛下,却不知道张兄有没有想建立幼军。”



张辅心中不想听见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



说实话。



北京这些靖难勋贵对仁宗皇帝一脉,其实并不是多喜欢的。



首先,在靖难之中与他们并肩作战的一并打天下的是汉王。当时仁宗皇帝作为太子不过是坐镇后方而已。



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



看仁宗一脉上位之后做的事情,草原失控,漠南各地被瓦刺一点点的吞噬下去,要知道在永乐年间,长城之外,从来不允许鞑子放牧的,甚至还有不少人在长城之外开辟农田。



但是而今,边境上的骚扰有多少。



甚至大同都震动了。



在很多靖难功臣心中其实很不舒服。



即便是张辅就顺心吗?



放弃安南的时候,就是张辅一次又一次的劝谏,力持不可。



但是结果如何?



只是张辅从来是识时务,看清楚现实。



就宣宗皇帝本身来说,宣宗皇帝在太宗身边养大,在治国理念之上,与太宗类似。与仁宗皇帝其实有一些差距的。



仁宗皇帝的方针,为什么宣宗皇帝继承?



这绝非是孝顺,而是宣宗皇帝发现。在这样的局面之下,这是唯一的办法。宣宗皇帝的收缩,并非他愿意如此。



而是大明国力支撑不起这样的摊子了。



如果宣宗皇帝能多活十几年,等国力恢复之后,将放弃的地方一一收复。



但是而今,与宣宗皇帝在的时候,形势变得更坏了。



别的不说,紫禁城中,只是孤儿寡母。就不是大举征战的时候。



而建立幼军,乃是太宗皇帝培养太孙的手段。



不过,在成国公朱勇说出来,却是另外一件事情。他说出这一句话,就是代表成国公要在皇帝身上下注。



张辅说道:“你我是同家之好,我也不说虚话了。”



“你我两家富贵已极,何必再参与这摊子浑水?皇帝与太皇太后之间,或许有一点小矛盾,但是太皇太后是什么样的人,你不知道吗?”“你不参与进去?皇帝也不会有什么事情?你参与进去了,皇帝或许没有什么事情,但是成国公府却未必没有事情?”



“冷眼旁观即可。何必如此?”



成国公朱勇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张兄,你而今也在内阁中,怎么能不知道我的心思?从太祖朝到而今,朝廷大事,都是皇帝与我等决断,而今大事都在内阁。而内阁之中,不过有一个你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明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