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



宣德十年的冬天,似乎来的早了一些。



纷纷扬扬的雪花,将整个京师都笼罩在一片白色的海洋之中。



一架驴车晃晃悠悠的从便门进入北京城中。



这一年之中,这个时代的北京城是一座兵城。大部分居民都是军户。还有一些投降朝廷的鞑官,所以在大街之上,不少蒙古服色的人来往不断。



这架驴车前面的铃铛不住的响。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当之声。



在北京城之中,转了几个弯,就来到了明照坊的一个胡同里面。



这里住的大多都是官员,而且是文官。原因很简单。



这里距离皇城东安门比较近,出了紫禁城东华门,就从东安门出来。出了东安门向南,就是明照坊。



而明照坊南边,就是南熏坊。



各衙门大多在南熏坊之中,办事也比较容易。



当然北京官员很多,自然不可能在这里一个坊中居住。



这驴车停了下来,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官员下车,上前叫门。将名帖刺递进去。门房一看名刺,立即说道:“原来是于大人,我家老爷早就吩咐了,只要于大人过来,直接进门便是。”



于谦回身吩咐驴车,安排人去客栈先安置下来,待他回去再说在北京城的住处。



于谦进了杨府。



这里就是杨士奇府上。



三杨的作风还是挺正派的,不管是装模作样还是别的,总之是,公事到衙门谈。一般很少有官员上门求见的。



但是杨士奇毕竟是内阁首辅,一个人也没有上门,那也不现实。



于谦到了客厅一看,就有两个官员。在这里等候了。



于谦只来得及与他们寒暄了一下。知道他们是翰林院,这一次过来,却是因为乡试的原因。



太皇太后已经决定明年开恩科,明年春闱,现在算算各地秋闱,也就是考举人之事,已经尘埃落定了。不过,科举是国家大典,这里面有很多事情,都要禀报杨士奇。



只是什么事情在公堂之上,不好说,非要私下里来拜访。于谦心中暗有不悦,也就不与他们多说话了。



片刻之间,就有杨士奇一仆役来请。



书房之中,杨士奇一指椅子说道:“廷益,坐。”



于谦行礼道:“拜见老师。”



于谦乃是永乐十九年辛丑科进士,科名是比较靠后的,乃是三甲九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当年辛丑科的主考官就是杨士奇。



故而于谦也算是杨士奇的学生。



这也是杨士奇是于谦靠山的原因之一。



于谦坐定之后,说道:“老师,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急召学生入京?河南大旱方过,民力未舒--------”



杨士奇笑着说道:“我知道,百姓请愿,想要留你。只是为人臣如何为大忠?”



百姓请愿留任地方官,在清代已经变成了花样文章。似乎每一个地方官离任,不弄一个万民伞,遗爱靴之类的东西,就不好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明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