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大明朝的北方,真得养不起九边加一个北京吗?”朱祁镇心中深深的思考。面对这个问题,朱祁镇一时间连从何处下手,都不知道。



一会儿功夫,就到了文华殿。



一进文华殿,就觉得文华殿之中的气氛不对,李时勉站在御案之前。就好像是雕塑一般,一动不动。



见朱祁镇来了之后,行礼如仪。



朱祁镇连忙扶起李时勉说道:“先生免礼,今日是朕错了。”



李时勉问道:“错在何处?”



朱祁镇说道:“朕不该今日不来上课。”



李时勉说道:“非也,陛下之错,乃于失信于人。陛下将来是要治理天下的,自然不可朝令夕改,所谓君无戏言。陛下昨日已经答应臣,今日来上课,却在臣来之后,仅仅派一小太监,通知一声。不是待大臣之道。”



朱祁镇连忙说道:“朕知错了,昨日朕得到消息,却是河南赈灾的粮食不够了,朕向太皇太后问计,并不是故意耽搁时间的。”



李时勉听了这话,脸上僵硬的表情,竟然微微和善一点。随即又问了几句。



朱祁镇一一说了。



见李时勉似乎有原谅之意,朱祁镇这才松了一口气。



有些人就是如此,即便是站在他身边,就觉得空气都变得严肃起来,朱祁镇明明知道,其实李时勉也不敢将他怎么样?



最多打手板。



但是在李时勉面前,朱祁镇难免紧张,就好像是见了大学导师一样。



李时勉说道:“陛下有此仁心,实在乃天下之福。”



朱祁镇说道:“今日之事,是朕不清楚天下钱粮之数?闹了笑话。”



李时勉说道:“陛下想要知道天下钱粮之数,当问户部,而欲知道天下钱粮细数,却要问黄册了。”



朱祁镇说道:“黄册?”



李时勉说道:“太祖时的鱼鳞图册,将天下赋税土地,都纳入一册之中,以此征调差役,征收赋税。每十年一重编,天下百姓,生老病死都在其列。”



朱祁镇大吃一惊,这几乎与后世户口本差不多了,立即问道:“这黄册在何处?”



李时勉说道:“在南京后湖库,只是洪武之后,天下百官皆因循守旧,黄册徒具形式而已。”



朱祁镇说道:“到底行不行,看看再说,想来太祖与现在不过相差三十多年,也不至于一点用处都没有,朕想将后湖黄册带到北京来,可行吗?”



李时勉说道:“臣以为,陛下应该考虑万全。后湖黄册到底有多少,臣也不清楚,只知道每次编写黄册,都要征用南京国子监数千人。后湖库有天地玄黄十几库黄册。都藏在后湖之中,四面把守森严,虽飞鸟不得过。”



“陛下要调来,何地储存,何人编写,却是一个问题。”



朱祁镇立即知道,李时勉是委婉的否定了。



朱祁镇也没有想到,所谓后湖黄册有这么多。想来也是,大明天下两京十三省的户籍材料,岂能少了。



如果没有准备,就草率迁移,也不是一个办法。



朱祁镇说道:“朕明白了,此事暂罢。”当然仅仅是暂罢。这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明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