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公似乎有些疲倦,靠在被褥之上,一副似睡非睡的样子。朱祁镇轻叫两声,道:“蹇公,蹇公。”



忽然蹇公的手,从朱祁镇的手腕之上垂落在锦被之上。



一直站在蹇公身后的王振,立即上前一步,细细探视一下,在朱祁镇身边,说道:“陛下节哀,蹇公去了。”



蹇公一去,作为少数几个洪武年间入仕的大臣。他的离去,代表洪武年间已经远去了,缓缓的凝聚成为了历史。朱祁镇也不好在蹇公府上多待,毕竟有一个皇帝在这里,蹇公的丧事也不好安排。



蹇公的子女早有了准备。



毕竟老爷子的年纪到了。



在一片哀声之中,朱祁镇离开了蹇公。



内阁很快给出封赠,蹇公赠,光禄大夫,太师,谥忠定。



蹇义的去世,在一片国丧之中,并不显得多么醒目,毕竟因为大行皇帝之去,整个京师都在一片白色之中。



在回皇宫的路上,朱祁镇陷入沉思之中。



蹇义的意见,朱祁镇陛下认真思考,觉得其实很有道理的,按着这一条路走,他定然能顺顺利利的到亲政的那一日。



到时候,即便出了什么事情,也没有人能废了他。



但是朱祁镇心中却依然有一些不甘心。



不过另外一件事情,更让朱祁镇感到不安。



蹇义与夏元吉齐名,都是永乐年间的老臣,而今一个在宣德五年去世了,一个在宣德十年去世了。



三杨与之相比,或许年纪稍轻,但是也是老人了。



他们能支撑多长时间?



连张辅也不是当初接替主将征伐安南的青年才俊了,那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张辅在靖难功臣之中,依然算是年轻的了。



但是即便如此,张辅也老了。



这一批在洪武末,建文,永乐初年兴起大臣,支撑了大明朝三十多年风风雨雨,一个个都到落幕的时候了。



只是接替他们大臣,到底在什么地方?



一时间朱祁镇心中冒出四个字:“青黄不接。”



历史上有一个怪现象,似乎人才都不是单个出现,而是一批一批的出现。就如而今的洪宣辅政集团一般。



三杨放在明朝历史上,也是一等一的人才。



朱祁镇心中忽然想到一个名字,就是于谦。



他依稀记得十几年后,土木堡之变,于谦当时是兵部尚书,只是不知道于谦而今是什么位置。



不过,这事情并不是太急的。



只能暗中留意即可。



朱祁镇不知不觉之间,已经适应了皇帝的身份。



回去之后,立即有人来报,说皇太后,已经数次派人过来问陛下行踪了。



朱祁镇自然知道,她这个母亲最近心绪不佳,大抵是他这个儿子,亲近太皇太后,与她疏远了不少。



要知道之前,朱祁镇一直在孙氏身边。



之前,宣宗皇帝在的时候,孙氏还可以凭借宣宗皇帝宠爱,在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明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