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奏报,与锦衣卫报上来的情况一对比,心中暗道:“韩雍果然虎胆。”



虽然在朱祁镇看来,韩雍做事有些太冒失了,想的不够全面。但是不管怎么说,他成功了,这就足够了。



因为胜利者不受指责。



韩雍的胜利对朱祁镇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毕竟调回柳溥,任用韩雍的决定是朱祁镇自己做出来的。



对于韩雍的进攻计划,朱祁镇只是确定两广府库足够支撑战争所需,也就不大在意了。



毕竟,朱祁镇在北京实在有些鞭长莫及,上一次决断就有些轻率,朱祁镇反应过之后,对两广的事情,就看结果,只要没有出现大问题,朱祁镇都让两广地方自己做决定。



他仅仅是支持而已。



朱祁镇处理了两广的事情,翻开大宁的奏疏,他忽然愣住了,反复看来好几遍,才确定没有看错。



一时间大喜过望,起身徘徊不已。



却是端木瑞上奏,大宁,开平,东胜三处,感陛下隆恩,愿意献出五万匹马。



五万匹马对大明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虽然这些战马或许并不全是战马的,但也足够给大明骑兵打一计强心剂了。



更让朱祁镇高兴的是,一是蒙古人归心,二来就是漠南蒙古今后的战马源源不断的到来,大明缺马的状况,大概会消失的。



不过,端木瑞也说明了,这五万匹已经漠南各部落的极限了,今后两三年,估计不会到这个数字了,但是如果一切正常的话,三年之后,朝廷每年从漠南蒙古征召的马匹,要超过五万匹。



要知道在万历年间,边关马市的数目也就是这个数字。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归功于青贮的推行,这个冬天,冻死的牲口并不算多,比起之间,多则一半,少则三分之一的巨大损失,这一个冬天折损,已经很少了。



如果没有青贮思量,这五万匹马,大概有一半以上,都会被冻死的。



这也是蒙古人为什么要送马的原因。



大明一直缺的东西,一个是钱,一个马,钱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而马的事情却已经解决了大半,



朱祁镇感觉,他面对对瓦刺的全面胜利,又近了一步



朱祁镇冷静下来,一边写了手谕给兵部,太仆寺,让他们做好接受这一大批战马的准备,随即又给户部下旨,令户部准备粮食,铁锅等物质,与蒙古人交换。



在未来等蒙古人在草原上都定居了,朱祁镇估计也要收税,这税不要其他的就要战马,但是而今却还不是什么时候。



蒙古人才归附一年多,就大举横征暴敛,不是该做的事情。



虽然蒙古人要送的,但是朱祁镇也不可能白要。最少不需要而今就白要。此刻正是用人之际,将领战场之上,说不定还要用到这些蒙古人,正是要推食解衣的时候,朱祁镇也不吝啬一些财物。



毕竟铁锅这东西,少府能产,粮食这东西虽然也值钱,但是太仓存粮每年都没有少于一千万石,也不差蒙古人那几十万石。



所以朱祁镇出手相当大方。



他随即又调阅了大宁,开平,东胜三卫的情况,大宁,开平还好说一点,大宁开平都是有城池的。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明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