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谦到了西北才知道,诚然西北残破干旱,因为水源,天时等原因,很多地方一亩地才收一石多。



与北方平均亩产二石多,与南方平均亩产三石多,已经江南有些土地亩产,三五石,乃是七八石之多 ,根本不能相比。



这是自然环境限制。



但于谦深入民间调查,才发现另外一个事实。



粮食产量本来就是少是一回事,西北卫所特别多,西北的粮食生产很大一部分都在卫所体系之中,而今卫所制度早就不如当初了。



并非当初的土地不产粮食了。



而是当初的土地产出的粮食,不在才朝廷手中。



甚至于谦最大感觉是,西北四王迁入北京,让陕西财政大大松了一口气,因为朱祁镇将四王的田产,转给陕西布政使。



这才让这一两年过的有一点点宽松。



所以,西宁卫所的问题,乃是西北地区的普遍问题,不过是因为西宁孤悬于贺兰山之南,实实在在的是天高皇帝远。内部又是土流杂居,表现出来的特别严重。



丘浚见于谦还不满意,说道:“下官以为到西宁卫之后,要特别注意喇嘛教。”



“西宁土人,笃信喇嘛教,这也是朝廷多次册封喇嘛的原因,入乡随俗,喇嘛虽非正教,但是能导人向善,秉承忠君爱国之意,下官觉得,也是要多加笼络才是。”



说实话丘浚作为读书人的本能,对这些喇嘛教很看不管。



这里的喇嘛根本没有什么六根清净什么的,甚至还有什么欢喜禅,简直是难登大雅之堂。毕竟这还不是明后期,能堂而皇之的谈论房中术的时代。



但是丘浚个人怎么想,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喇嘛对朝廷的作用。



正统年间,朝廷编印的《大藏经》《正统道藏》,这些事情都是杨士奇推行的,朱祁镇批准的,就是用来笼络喇嘛,和尚,还有道士。



特别是喇嘛。



朱祁镇登基之后,一般不喜欢建寺



庙,唯独喇嘛教,朱祁镇不仅仅在北京建,对西宁方面报上去的,也统统批准,并且要地方财政支持。



朱祁镇自然不是傻子。而是看到了喇嘛在帮助朝廷治理西宁,乃至西藏的效果。这才特别隆重的对待。



于谦说道:“不错。你是做了功课的,但是这一次茶马会市,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于谦一行过万人,为什么这么多?就是汇集了不少茶叶商人。



甚至于谦身后的茶叶商人还不是全部,从其他道路,如同松潘,也有到西宁的。



这一次于谦估计到西宁茶叶在千万斤左右。



似乎也是因为官方这一次理顺茶马贸易的道路,而爆发增长。



在大明内部卖茶叶,其实只能赚一个辛苦钱,唯独贩卖到青海才有大价钱。这一次朝廷酝酿一年的行为,让很多人看到了机会,甚至这些茶商之中,还有从江南来的。



按照这个时代的交通,估计他跑这一趟,一年都下不来。



丘浚说道:“按理来说,应该没有什么?各地私茶已经查处过了,封堵的七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明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名剑山庄并收藏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