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的题目,不过后世小学二、三年级的题目,哪里难得住沈瑞,也无需演算,立时答了。



王守仁的眼神亮了几分,点头道:“还算机敏,或可学易。”



沈瑞听了,未免心动。



原本对于玄学,他之前是不以为然,可如今他自己的经历,本就是玄而又玄之事,对于《易经》还真的生出向往之心。



王守仁似看出他心中所想,轻笑道:“需渐渐盈科,不可一蹴而就!”



沈瑞抿了抿嘴唇,看了王守仁一眼。不是说这家伙立志做圣人么,怎么圣人幼苗也会捉弄人?为何与他越近,这心里的崇敬之情就越低。



虽还不到申时,可是因阴天的缘故,书房里很是幽暗。



王守仁起身推门窗户,一股冷风迎面而来。



下雪了。



只是松江地处江南,同北方相比,气候湿润,即便天下洋洋洒洒的下雪,也是落地即溶。



王守仁转身看着沈瑞道:“以‘雪’为题,可试吟诗一首,不限韵。”



沈瑞闻言,不由哑然。这是什么节奏?《论语》才统共学了三日,就直接让作诗,说好的“循序渐进”呢?



王守仁似笑非笑地瞥了他一眼,便回头望着窗外雪景发呆。



沈瑞莫名觉得心虚,沉吟片刻,硬着头皮拿了笔纸,写到:







本为九天客,化作东海源。



莫云无风骨,谁道存自然。



“咦?”这回轮到王守仁吃惊。



他低声将此诗吟了一遍,笑吟吟点头道:“平仄虽不甚通,却是有几分灵气。”



沈瑞低着头,下巴都要顶到胸口。他哪里就不知做诗要讲究“平平仄仄”,只是仓促之间,能对上韵脚就不错,哪里还能找准平仄。



他却是没有想到,在旁人看来,对于一个九岁孩童来说,这首诗已经很是能拿出手。



当年王守仁十岁时做的《金山》:



金山一点大如拳,



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



玉箫吹彻洞龙眠。



这诗虽令人赞叹,可平仄也不怎么齐整。



王守仁心中,已经赞沈瑞有敏思捷才,况且这首诗看似粗浅,立意不俗,合了道家逍遥之境。换做是旁人,他早就赞不绝口,可此刻他却没有称赞沈瑞。



屋子里的气氛变了,沈瑞察觉出不自在,不免抬头望向王守仁。



王守仁撂下脸,神色肃穆,双目幽幽地盯着沈瑞。



沈瑞直觉得后背生出一股寒气,垂手道:“先生……”



王守仁冷哼一声,怒目道:“不管你为何藏拙,都不该瞒着沈兄。他真心疼你,竟换不得你半点真心?”



沈瑞心头巨震,忙道:“并非弟子有心,实是家母病故前,与六哥并无深交;家母病故后,弟子先是卧病,而后守灵,不曾有机会与六哥讨论学问……”说到这里,自己也有些底气不足,可重生的话是怎么也不能说的,只好小声道:“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望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雁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雁九并收藏大明望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