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医生的培养也需要周期,三是愿意干这一行的毕竟是少数。



见刘承祐又陷入了思索,赵普也不打扰他,等他回过神来,方才说道:“陛下有济世之心,这是天下子民的福分,然事事犹需量力而行。太医署有如今的盛况,已是难得,天下未平,朝廷各项支出甚大”



“你不用说了!”刘承祐嘀咕了句:“朕明白你的意思!”



赵普的意思很明显,做什么都需要财力的支持。别看如今大汉朝廷财政岁岁向好,但摊子铺得大,经不主花,刘承祐又是个有为之主,想法多,每每念头一起,就要投入财力、物力、人力。而医疗的投入,从来都是巨大的,从医政到医学,涉及的方方面面,没一样不费钱的。



考虑了一会儿,刘承祐一脸伟光正的表情,叹道:“医者治病,君王治国,这是相同的道理。待天下太平,朕不只要让百姓居有其所,耕有其田,还需病有其医啊!”



闻之,赵普不由满脸感慨,郑重地应道:“陛下仁心,包揽天地啊!”



摆了摆手,刘承祐嘴角不由挂上了点无奈的笑容。嘴里虽然这么说,但他自己都没什么底气,想要做到此点,何其难矣,他真正能做的,只能尽量去提升大汉的医疗条件了。



“你说,今后的科考,增加一门医科如何?”看着赵普,刘承祐问道。



眉头稍凝,发觉皇帝那兴致勃勃的表情,稍微盘算了下,赵普还是说道:“或可一试,只怕引起上下非议!”



“有什么可非议的?”刘承祐当即道:“这满朝臣工,有谁遇疾了,不需寻医问药的?”



“这样,你稍后发文至政事堂、礼部及太医署,筹议此事!”刘承祐直接吩咐着。



“是!”



纵使增涉医科,想来也不会造成群起报考的效果,但有一点还是可以保证的,那边是医师地位的提升。



谈完此事,注意到赵普手中的奏章,刘承祐问:“何事要奏?”



闻问,赵普将奏章呈上,将淮东的两道急务讲了一遍。



“郑仁诲已病重至斯?”刘承祐眉头稍凝。



虽然郑仁诲身上带着浓浓的“郭氏”印记,但刘承祐从不否认其才干,不管当初的枢密副使,还是如今的淮东按察使,都堪称贤臣良吏。年初淮东大案时,就有耳闻郑仁诲身体不爽,如今几个月过去,却又加重了。



“淮东既然上报朝廷,那就说明郑公的病情确实严重,甚至比想象中的还要重!”赵普说。



“使臣僚羸病而理事,却是朕有些不恤下情了!”刘承祐说:“应当提早放其回乡休养的!”



“陛下不必过于自责!”赵普劝慰道。



“老臣渐凋零啊!”刘承祐叹了口气,此番感慨比起从前更加深切。



今岁以来,朝廷的文武老臣,几乎约好了一般,染疾,病重,折从阮、赵晖、刘词、和凝,再到这郑仁诲,无一例外,开封府尹景范身体似乎也有不爽了。



念及这些,刘承祐的心情,似乎没有那么美妙的。



但心情再沉重,摆在面前的问题还是得解决的,赵普问:“不知李相公所拟,如何批复?”



“制下,郑仁诲以本职致仕,赐太谷郡公!”刘承祐说道:“至于淮东按察司之职,就从李涛所请,以徐台符徙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汉世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芈黍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芈黍离并收藏汉世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