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www.lingdxsw.org首发 “齐人周元,献灭齐之计,又说服齐王投降,免两国之征战,功莫大焉(巴拉巴拉……)
我大秦向来以赏罚有度而强于列国,故封齐人周元为关内侯,封谏议大夫,赐府邸一座,美姬十人,珠宝奴仆若干!”
王贲毕竟是秦国勋贵,而且还有连灭数国之功,自然不是周元光凭一个灭齐之功,就能比得上的。
在此之前,他一直在猜测,自己到底能得到什么样的封赏?
爵位应该是必不可少的,毕竟,秦国可是在自己的帮助下,不费吹灰之力,就亡了一国。
大秦以军功授爵,还有比亡国之功还大的军功吗?
所以,非但要有,还不会太低,至少也得是庶长、上造这种级别(十几级往上)。
至于官职,大概率应该是文职。
因为,据他所知,秦国的武职基本上都是由秦国本土的老秦人担任的,遍观史书,但凡有名有姓的秦朝将领,基本上都是秦人、秦国勋贵,乃至宗室等等。
至于那些‘外国人’,秦国虽然来者不拒,不过基本上都是担任文职,哪怕如李斯、范雎,乃至商鞅、吕不韦这等权倾朝野的‘外国人’都没有担任过武职。
周元的猜测大抵没错。
不过,当嬴政的诏书被宫人念出后,还是不由得让他微微动容。
万万没想到,嬴政竟然会封他为关内侯!
关内侯,顾名思义,就是封地在关内的侯爵,不过秦关之内,早就实行郡县制,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封地可封。
所以关内侯的封地乃是虚封,并没有实际的地盘。
但不管怎么说,这可是仅次于彻侯,在秦国二十级爵位中排名第十九级的存在!
周元一开始真没想到,自己竟然一下子就被封为关内侯!
相比之下,谏议大夫的官职,就比较马马虎虎了。
这个职位,和周元所料的一样,是个文职,秩六百石,不大不小,归于郎中令管辖,常设数十人,可以上朝,可以提意见,不过没啥用,就是打酱油的。
不过有了关内侯的爵位,已经是远超周元的预期了。
“臣拜谢王上,必不遗余力,为我大秦添砖加瓦!”
周元稍显激动的拜了一拜。
“善!”
嬴政轻微颔首。
关于给周元的封赏,是由一众秦国大臣们共同商议出来的结果,毕竟周元是在灭了一国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秦国节省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相比消灭齐国可能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一个关内候的爵位,就显得不值一提了。
当然,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这个时候自然没有人知道,就算没有周元,秦国打下齐国,也不会耗费多大的代价。
毕竟在所有人的眼中,齐国可是堪比楚国这种级别的强国!
嬴政的目光并没有在周元身上停留太久,毕竟,周元之前展现出来的价值只是灭齐,现在齐国已经灭完了,在很多人眼里,他的价值自然也差不多用完了。
我大秦向来以赏罚有度而强于列国,故封齐人周元为关内侯,封谏议大夫,赐府邸一座,美姬十人,珠宝奴仆若干!”
王贲毕竟是秦国勋贵,而且还有连灭数国之功,自然不是周元光凭一个灭齐之功,就能比得上的。
在此之前,他一直在猜测,自己到底能得到什么样的封赏?
爵位应该是必不可少的,毕竟,秦国可是在自己的帮助下,不费吹灰之力,就亡了一国。
大秦以军功授爵,还有比亡国之功还大的军功吗?
所以,非但要有,还不会太低,至少也得是庶长、上造这种级别(十几级往上)。
至于官职,大概率应该是文职。
因为,据他所知,秦国的武职基本上都是由秦国本土的老秦人担任的,遍观史书,但凡有名有姓的秦朝将领,基本上都是秦人、秦国勋贵,乃至宗室等等。
至于那些‘外国人’,秦国虽然来者不拒,不过基本上都是担任文职,哪怕如李斯、范雎,乃至商鞅、吕不韦这等权倾朝野的‘外国人’都没有担任过武职。
周元的猜测大抵没错。
不过,当嬴政的诏书被宫人念出后,还是不由得让他微微动容。
万万没想到,嬴政竟然会封他为关内侯!
关内侯,顾名思义,就是封地在关内的侯爵,不过秦关之内,早就实行郡县制,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封地可封。
所以关内侯的封地乃是虚封,并没有实际的地盘。
但不管怎么说,这可是仅次于彻侯,在秦国二十级爵位中排名第十九级的存在!
周元一开始真没想到,自己竟然一下子就被封为关内侯!
相比之下,谏议大夫的官职,就比较马马虎虎了。
这个职位,和周元所料的一样,是个文职,秩六百石,不大不小,归于郎中令管辖,常设数十人,可以上朝,可以提意见,不过没啥用,就是打酱油的。
不过有了关内侯的爵位,已经是远超周元的预期了。
“臣拜谢王上,必不遗余力,为我大秦添砖加瓦!”
周元稍显激动的拜了一拜。
“善!”
嬴政轻微颔首。
关于给周元的封赏,是由一众秦国大臣们共同商议出来的结果,毕竟周元是在灭了一国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秦国节省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相比消灭齐国可能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一个关内候的爵位,就显得不值一提了。
当然,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这个时候自然没有人知道,就算没有周元,秦国打下齐国,也不会耗费多大的代价。
毕竟在所有人的眼中,齐国可是堪比楚国这种级别的强国!
嬴政的目光并没有在周元身上停留太久,毕竟,周元之前展现出来的价值只是灭齐,现在齐国已经灭完了,在很多人眼里,他的价值自然也差不多用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