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是内阁首辅,品阶不高,但毕竟是皇帝的秘书,而且是秘书长,是在六部之上的。



王永光是吏部尚书,实际的百官之首,权力非常大。



这俩若是勾搭在一起了,你猜会发生什么?



挑战皇权?



挑战皇权倒不至于,明朝的这种权力设计,已经不会出现权臣了。



但是肯定会大肆发展自己的人,他们俩联合起来,什么韩爌、钱龙锡、这些人都得靠边站了。



要是下面大部分都是他们的人,就极其容易出现欺上瞒下,甚至走偏。



考成法就是加强内阁的权力,相对分割吏部的权力。



大明朝有很多很多问题。



例如人心涣散,大环境下相互信任感极差。



例如朝廷的行政管理崩坏。



皇帝手中的确有权不假,但这种权力却因为行政崩坏而导致无法有效延伸到各地。



那现在就要好好规范行政管理的过程,形成一套紧密的管理流程。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抓进度。



凡是各个部门都要领任务,领了任务执行的时候都要有记录,而且对同样的事情,内阁、六科和六部还要有三分记录,每个季度三分记录之间做对比。



有对比才能知道执行的问题所在。



过程执行哪里有问题,就改哪里,改不了的官员就滚蛋。



这也是张居正很牛逼的一个地方。



张居正这种人要是搁在21世纪,分分钟就是治世能臣,放在民间,也必然是大公司的总裁级别的人物。



为什么之前不这样?



要知道,张晨已经穿越过来第三年。



因为之前新军没有底气啊。



凡事都有轻重缓急。



之前最重要的是新军,皇帝还有一批自己的新军,才有底气对行政上的事情开始下狠手。



之前砍的那些人,不过都是小虾米或者局面的治疗而已。



新设立的衙门,也不过是局面的治疗而已。



直到这一次,打了胜仗回来,新军的军威大涨,才重点强调考成法,真正开始对行政体系整顿。



就先对京官的执行进行整改,只有京官的执行力抓起来了,才能由京官分散到两京十三省。



节奏就是这么个节奏。



周延儒趁着自己现在拿了更大的权,说道:“陛下,此次新军大胜,臣以为当重点赏赐孙大人。”



其他大臣一听就知道周延儒是要拉拢孙承宗了。



此时天雄军立了大功,而天雄军的军政归枢密院管,孙承宗的声望自然又恢复到天启年间在辽东督师的时候了。



那时候,孙老头提出辽人守辽土的策略,建立关宁锦防线,是有收复失地之功的。



同时,他又是帝师,当时魏忠贤掌权,唯一不敢动的两个,一个孙老头,一个袁可立。



有这样的威望,被周延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唐晓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晓非并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