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个人,或者组织,都是有肌肉记忆的。



例如一个人长期锻炼,让他突然不锻炼,他会很不习惯。



例如一个组织,一直很懒散,突然要求他们高效,是不可能的。



习惯的力量太强大了。



从小的来说,习惯的力量主导着个人。



从打的来说,习惯的力量主导着组织。



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改变整个组织的“肌肉记忆”。



例如大明朝,加派,耗羡,都是“组织的肌肉记忆”。



从万历时代开始,朝廷开始加派上瘾,从此欲罢不能。



于是大明朝在加派的路上越走越偏,老百姓越过越惨,民生越来越难。



到了崇祯这个时代,加派竟然已经成了非常正常的收税手段了。



大明朝的农税其实很低,每亩也就收0.034石(4.08斤)。



先不说传统意义上的人头税,就说田税。



名义上是每亩0.034石,可那只是名义上的。



大明朝的灰色规则多如汪洋之水一般。



加派就是其中之一。



加派具体怎么操作呢?



首先得巧立名目,其次就粗暴简单多了,衙差去收税,就说今年朝廷打仗,或者皇帝修宫殿,要多收。



具体加派多少?



一般是征税的好几倍,甚至十倍!



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规则照耀不到的地方,就成了灰色,于是就可以肆无忌惮了。



就说眼前这位女子,衙差张口要8倍的加派,就是要再拿出32.64斤的粮食出来。



这种级别的粮食量,是普通人家吃三个月的量了。



周围的人都麻木地看着那妇女,大家眼中充满了疲累,似乎想说点什么,但又无话可说。



张晨看在眼里,感觉到无比的悲哀。



同样是这片大地,21世纪的人,比现在的老百姓真的要幸福太多太多了。



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面貌,都没法比。



难怪古话有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苦的永远是老百姓。



崇祯带着人一路走过去,那衙差还在冲着众人大声怒吼:“今天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都必须把加派的拿出来,不然一律按照逃税处置!”



崇祯终于知道为什么刚才遇到的那个人说他邻居要把田给卖了。



田卖了,做佃户,就不用交田税,至少不必加派了。



而地主老爷们各个都有关系,各个都可以疏通之后,偷税漏税。



这是一个死结,给田给老百姓,老百姓也不敢要了,田流入到地主和官员手里,官员又有免税特权,地主也是各种关系。



这显然已经如同一个即将爆炸的炸药桶,并且陕西、山西一带已经爆炸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唐晓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晓非并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