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并且,又还顺便再给郑元珣也授了一个永安侯。



“山东河北之门阀,皆是传家千载的世家大阀,他们与那些依靠军工显贵的关陇门阀可不一样。”



随着郑元琮之言,杨谦自然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父亲的爵位何以能够得以加开国,又还给了食邑的原因。



山东河北之地的门阀,乃是因魏晋以来,官学沦废。



学术中心移于家族,家族教育就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



并且,在这些传承千载的世家大阀眼里边,王朝更替干他们屁事,他们要的是家族能够传承千秋万载。



他们牢牢地把握住了学术的传承和教导权利。



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自古以来书太贵,贫寒人家读不起,想读,就只能投效到世家门阀旗下。



但凡是河北山东之地的读书人,几乎都出自这些世家门阀。



接受了他们的思想灌输,自然也是要为他们身后边的世家门阀服务,自然又反哺了世家门阀,巩固了他们的地位。



他们当然不乐意有人突然打破这个规则,而荥阳郑氏与杨谦父子向杨广进献的雕版印刷术。



对于世家门阀而言,简直就是一把挖掘他们根基的利斧钢锄。



哪怕是杨广这位大隋天子极其强势,他们这些门阀世家不敢明目张胆地站出来反对。



但是,并不妨碍他们躲在暗处,暗戳戳地做着各种小动作。



直到郑氏兄弟告辞离开,杨谦犹自沉浸在这对兄弟之言中,阴沉着脸不可自拔。



待到夜里,杨宁回到了府中,品抿着娘子递来的茶汤。



手指轻轻地点在摆在案几上的四张文书之上,意味深长地道。



“不愧是荥阳郑氏,这份薄礼,于他们郑氏而言,的确不过是些许外物罢了。



而对于我们杨氏,则犹如雪中送碳啊……”



一千亩田契,这其实是这四张文书里边,价值最普通的。



还有一张,则是荥泽县最大的铁匠铺的转让文书。



还有三位老练铁匠也一同转给了杨家。



还有一张是一座位于荥泽县城内的三进的大宅院转让契约。



杨府没有自己的铁匠,只有木匠。而郑氏直接送了一座铁匠铺。



铁匠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三位原本属于是郑氏家奴的老练铁匠。



其中还有一位是专门给郑氏打造刀剑的老师傅。



铁匠的用处之大,自然不必说了,过去杨府的铁器坏了,都只能送去荥泽县城里边去修理。



再加上现如今,杨氏在荥泽的田地产业越来越多。



单单是各种器具的打造和修理,那就是一笔不菲的花销。



而现在,铁匠铺和铁匠都成为了杨家的私产。



对于现如今骤然得到了大量田地的杨家而言,的确是雪中送碳之举。



韩氏亦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深以为然地连连颔。



“郑氏三番五次向咱们杨家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隋唐君子演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晴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晴了并收藏隋唐君子演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