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潞州其实不缺粮食,甚至储备颇丰,可能是不巧晋王杨广不在潞州之故吧?若是小婿能当面请求晋王千岁,估计也能说通其售粮一事了。”柴绍低头惭愧的回道。
“唐公,潞州不售我晋阳粮食倒也罢了,为何还要调集重兵驻防吉县?原驻防蒲县的罗松部晋军也对我军提升了防备等级。”唐俭赶忙插话道。
大殿内文武顿时议论起来,纷纷猜测河东军的调兵意图。
“唐公,我裴家乃是河东世家,久居与此。那吉县往西不出30里便是黄河上最古老的的渡口蒲津渡,可能是潞州晋军想趁我晋阳缺粮不能动兵之时去攻我河套之地吧!却是好时机,唐公还记得数月前隋皇曾有让晋王替他讨要河套之地的密信?”尚书裴寂出班说道。
“嗯!似有此事。不过他敢吗?此时来撩拨与我,就不怕本公引兵一举南下吗?大不了两败俱伤,大家都不好过。”李渊拍着桌案大声叫嚣着。
“唐公,如今我军粮食最多再撑上20天,若是不能尽快解决,必然兵变。周边能获取粮食之地只有河东潞州,莫如我唐军趁大雪未到来之时,大举南下抢了他河东粮库。”大将刘弘基谏言道,现在最心急的就是他这个晋阳管军之将了。
刘弘基言战之论一出,殿内顿时分作两派,有支持动兵的,有极反对的,各说各辞,争论不下。李渊看了也摇头不已,他知道此时动兵绝对是下下之策,但又没有一人能提出好的解决之道。
“主公,某有一策可解晋阳粮荒!”突然,从靠近殿门处位置传来一声大喝,此声音中气十足,犹如在大殿中炸雷般响亮,非是一般文臣能够发出的。众人议论辩驳之声顿止,纷纷转头看向殿门处。
正在无比烦心的李渊也是被这声响震的惊了,也忙抬头看了过去。只见说话之人正挤开人群走向前列,径直往李渊这边过来。
“岳丈,此人乃是不久前投到我晋阳的名士,名叫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元人也。现为我晋阳兵部侍从。”柴绍赶忙出班向李渊介绍着,原来这李靖月前便经驸马柴绍的引荐,带至李渊面前,李渊当时见他仪表不俗,且言语不凡,便让他在晋阳兵部任了兵部侍从一职,在兵部侍郎唐俭手下锻炼。也算是他能给初出道的年轻人最高职位了。只是,时间一久,李渊却早忘了这人了。
“李靖,你方才说有办法助我晋阳解决眼前的粮荒,但讲无妨。”李渊看着眼前这个俊朗不俗的年轻人,有些不相信的说道。
“呵呵!”李靖轻笑了一下,拱手对李渊说道:“唐公下官一策可在十日内为晋阳换来400万石冬粮,且无需金银。”
李靖此话一出,殿内在此爆发出更大的议论之声,其间更是夹杂着不少官员的嬉笑和鄙夷之声。
“安静,且听李靖之言。”李渊拍着桌案,大声呵斥着百官道。殿内立时静了下来。
“唐公,其实我等皆中晋王杨广之计尚尤不觉也!眼下既已如此,无可挽回,只得愿赌服输尔!只需柴嗣昌再往潞州一趟,顺路多带空粮车。对河东司马裴世矩说我晋阳愿撤回河套之兵,晋阳粮荒便立时可解。”
“大胆!一派胡言,河套之地乃我晋阳新占之地,得来不易,岂能轻言放弃?”以大将刘弘基等为主的武将顿时先叫嚷起来,其中不乏恶语者。
上首的李渊听了李靖之言后也是脸色一沉,闷声问道:“李靖你来我晋阳日短,不知今夏我晋阳与突厥盟约一事,更不知其中由来之渊源,本公当你出言不慎,不怪与你,下去吧!”
“唐公,潞州不售我晋阳粮食倒也罢了,为何还要调集重兵驻防吉县?原驻防蒲县的罗松部晋军也对我军提升了防备等级。”唐俭赶忙插话道。
大殿内文武顿时议论起来,纷纷猜测河东军的调兵意图。
“唐公,我裴家乃是河东世家,久居与此。那吉县往西不出30里便是黄河上最古老的的渡口蒲津渡,可能是潞州晋军想趁我晋阳缺粮不能动兵之时去攻我河套之地吧!却是好时机,唐公还记得数月前隋皇曾有让晋王替他讨要河套之地的密信?”尚书裴寂出班说道。
“嗯!似有此事。不过他敢吗?此时来撩拨与我,就不怕本公引兵一举南下吗?大不了两败俱伤,大家都不好过。”李渊拍着桌案大声叫嚣着。
“唐公,如今我军粮食最多再撑上20天,若是不能尽快解决,必然兵变。周边能获取粮食之地只有河东潞州,莫如我唐军趁大雪未到来之时,大举南下抢了他河东粮库。”大将刘弘基谏言道,现在最心急的就是他这个晋阳管军之将了。
刘弘基言战之论一出,殿内顿时分作两派,有支持动兵的,有极反对的,各说各辞,争论不下。李渊看了也摇头不已,他知道此时动兵绝对是下下之策,但又没有一人能提出好的解决之道。
“主公,某有一策可解晋阳粮荒!”突然,从靠近殿门处位置传来一声大喝,此声音中气十足,犹如在大殿中炸雷般响亮,非是一般文臣能够发出的。众人议论辩驳之声顿止,纷纷转头看向殿门处。
正在无比烦心的李渊也是被这声响震的惊了,也忙抬头看了过去。只见说话之人正挤开人群走向前列,径直往李渊这边过来。
“岳丈,此人乃是不久前投到我晋阳的名士,名叫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元人也。现为我晋阳兵部侍从。”柴绍赶忙出班向李渊介绍着,原来这李靖月前便经驸马柴绍的引荐,带至李渊面前,李渊当时见他仪表不俗,且言语不凡,便让他在晋阳兵部任了兵部侍从一职,在兵部侍郎唐俭手下锻炼。也算是他能给初出道的年轻人最高职位了。只是,时间一久,李渊却早忘了这人了。
“李靖,你方才说有办法助我晋阳解决眼前的粮荒,但讲无妨。”李渊看着眼前这个俊朗不俗的年轻人,有些不相信的说道。
“呵呵!”李靖轻笑了一下,拱手对李渊说道:“唐公下官一策可在十日内为晋阳换来400万石冬粮,且无需金银。”
李靖此话一出,殿内在此爆发出更大的议论之声,其间更是夹杂着不少官员的嬉笑和鄙夷之声。
“安静,且听李靖之言。”李渊拍着桌案,大声呵斥着百官道。殿内立时静了下来。
“唐公,其实我等皆中晋王杨广之计尚尤不觉也!眼下既已如此,无可挽回,只得愿赌服输尔!只需柴嗣昌再往潞州一趟,顺路多带空粮车。对河东司马裴世矩说我晋阳愿撤回河套之兵,晋阳粮荒便立时可解。”
“大胆!一派胡言,河套之地乃我晋阳新占之地,得来不易,岂能轻言放弃?”以大将刘弘基等为主的武将顿时先叫嚷起来,其中不乏恶语者。
上首的李渊听了李靖之言后也是脸色一沉,闷声问道:“李靖你来我晋阳日短,不知今夏我晋阳与突厥盟约一事,更不知其中由来之渊源,本公当你出言不慎,不怪与你,下去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