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于民事。下来你等和蔡知府商议下,成立一支专门的河东郡河关执法队,专一负责河关税收事宜,与军队剥离开来,纳入县府户部管理即可。军队不要什么都插手。当然,史将军这里的3000驻防军不变,还应与沿河上下修造些烽火台,若有外军乘船来犯也好早做防范准备。”



见三人都频频点头,应允后。杨二如释重负般起身锤了下腰,摇着纸扇接着说道:“眼下就这一条广通渠便带动了几处经济发展,带动了沿河各城镇繁荣,百姓安康富足,看来这渠还得开,还要多开几处才是。本王此番入京面见父皇便有意再开一条永济渠,打通涿郡、河间、魏城和黎阳四城,联通海河和黄河两大水系。总长大致为6倍广通渠吧!一旦建成,先不说会让百姓获益多少,就是今后本王出兵征伐北方蛮夷也是一条运兵运粮之捷径,更可一改北方偏避落后之状。”



杨二说完,看向几人,华公明等都呆若木鸡般,久久回不过神来。如此巨大的工程在这几人眼里简直如同天方夜谭一般不可思议。



当夜,杨二一行便在华阴城驿馆歇了,这处驿馆看得出是蔡知府早就为迎接杨二到来特别修建的一处高档住所。杨二这夜睡得非常舒服,也许是乘船累了,早早的便睡了,外间王黛、出尘和阿贝伊三人还在烛灯下念诵着杨二写的《三字经》、《百家姓》等,非常认真。



吃过早饭之后,杨二并未带女眷随同去少华山,而是在华公明和史大奈的陪护下轻车熟路的进入了这个防守森严的重地。现在防守此处的大将是李如珪、齐国远两位将军,军衔同为上校。



进入谷地后,放眼望去整个谷地几乎已经全部开发了,看不见一处空地存在。在华公明一人及护卫的陪同下,又往内走了许久后,终于进入了一片山谷,在这里又设置了一处关卡,几十名晋军士兵在此守卫。



过了关卡后,几人下马步行进入,很快便在一处崖壁下的石屋中看到了仍在一门心思作着研究的李春。李春此时已近40岁了,整个人精神状态还好,一副老农的打扮,如果不说,杨二简直认不出这就是大隋最著名的建筑大匠师。这个时代的李春不光是精通建筑、建桥,还精通化学和铸造等,可以说是个全能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一人多专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古代科学家中,比如,孙思邈,又是神医,又是药学专家,又是在道学上颇有建树的得道高人;曹操又是诗人、又是政治家军事家的人物更是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李先生,本王有礼了。李先生--”杨二走到李春身前小声说道,但似乎这个正处于专心研究状态下的李春没有听到一般,竟然没有作出反应来。



“哦!你是?”李春终于听到了杨二的声音,忙抬头看着杨二问道,他这还是第一次见杨二本人,以往多是从麻叔谋口中听说。



“李先生,这位便是当今我主晋王千岁,还不见礼!”一边的华公明上前提醒道。



“哦!老夫见过殿下,见过主公了。屋中昏暗一时没有看见,老夫罪过。”李春忙起身拱手施礼道。



“不妨事,本王今番回京路经华阴,特为看望先生而来。不知先生在忙些什么?”杨二非常随和客气的说道。



“呵呵!想必这件火器主公并不陌生吧?”说罢,就见李春从袖口中取出了一件东西。杨二一见不由的笑了起来。



“呵呵!不陌生,不陌生,本王现在腋下正藏有一只呢!”杨二笑着说道吗,顺势在李春的旁边一个蒲团上坐了下来。华公明没有落座,而是一拜之后,到屋外等候去了。



李春一手拿着“短火”,一手摸着白须,说道:“此物,老夫已经研究透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隋风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莫名堂阿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莫名堂阿伟并收藏隋风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