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世家也不愿多垦田。唉!嗣昌兄若是日后主政蜀中,这人口便是一个大问题。”杨二知道,从3百年前的汉末纷争到东西两晋的大乱再到五胡乱华南北朝,导致汉族人口大减,蜀中也不例外,损失人口也颇重,一直到这隋初都没缓过劲来。现在的蜀中便是地广人稀的场景,而且荒废的多是良田,现在的蜀中还远未到天府之国的地步,这将是今后柴绍治蜀的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公子,可否从汉中或是荆州一带迁民入蜀?以解蜀中民荒。”



“唉!现在到处都少人啊!荆州以南尚且有更多良田需要开垦,他那边哪有多余的人口来填蜀中?汉中情况更甚。”



“那如何解决?还请公子指教于某。”



“快到成都了,过了梓潼便是广汉了,那成都可是一大片平原啊!蜀中百姓多集中与这片富饶的平原之地。若想解决蜀中人口问题,可使成都平原周边高山之中的各个蛮族部落下山,成都之南的犍为郡便有大量南蛮异族,可以土地换取他们下山耕种,同时辅以汉蛮通婚,使其尽快归化。这不失为一条解决人口之策。”



“公子所说的南蛮部落,可是蜀汉诸葛丞相征服的蛮王孟获后人?”



“正是!往南山中有众多的南蛮部落人口,往西不远便是羌族群居的部落,往北还有吐蕃人部落。要想把蜀中治理好,关键还在于如何融合各族百姓。当然,也可往东迁巴东百姓入蜀。”



柴绍听了,不住点头沉思着。自从前日杨二有意将他派驻蜀中任刺史,柴绍便提前进入了角色之中,这一路都在杨二身边伴行以便随时讨教。今天提到了人口问题,这让柴绍顿感肩上担子着实不轻。杨二口中提及的三处蛮族,哪一个都不是好解决的,哪一个都需要很长时间来进行融合。这些都需要今后自己来想办法。



“嗣昌兄也无需担忧过甚,南蛮孟获后裔现在应该并不排斥我汉人,只需派出特使到牂牁面见南蛮王商谈即可,许以优厚条件,南蛮这一只自会下山。而西面的羌族部落不同于吐谷浑羌人,这些蜀中的羌人并不野蛮,原来便是汉羌混居,许以平原良田耕种,羌人必然东迁而来。只有西北部的吐蕃一脉,未曾开化,甚是野蛮,却是不得不防,当徐图之。其实,只要水道畅通,经济繁荣了,不管是蛮族下山还是中原百姓前往蜀中定居便都不是问题了。”



“多谢,公子!柴某知道怎么去做了。”柴绍经杨二这样一通点拨之后,也逐渐明白了今后自己治蜀的方向了,心情顿觉开朗起来。



“姐夫还要多办些学堂,多招收些异族子弟入学,这样他们长大了自然会融入我汉家的。”小李世民插言着。



“呵呵!世民所言正是,我大汉文化传承千年,蛮族孩童若是从小学习,长大之后便自然会融入我华夏民族。”杨二听了李世民的补充后不由笑了。



窗外骑马并行的柴绍听了也频频点头,心说,这让异族孩童习学我汉家文化,不失为一条循序渐进的融合之法。最多两代之后,便能彻底解决蜀中缺人的顽疾。



“公子,梓潼就要到了。到了梓潼城内便能打听到成都蜀王的消息了。”郑旭回马来到杨二车仗前报道。



“好!天色尚早,今晚便进城住下。郑掌柜进城安顿好之后便安排手下去城中各处打探蜀王近期消息。”



“是,公子。”



进入梓潼城时,已是到了掌灯时分了。街道两侧的店铺都已打烊,只剩下客栈和酒肆的大门挂着明亮的灯笼,还敞开着迎接来往的客商。



当住下和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隋风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莫名堂阿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莫名堂阿伟并收藏隋风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