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颗药丸,让他睡得更久一些。
霁月那时人等在外面,一块等在外面的还有刘公公。
行医之人,是不许人围观的,这是规矩。
到了萧神医这儿,规矩更多。
过了一会,萧神医从里面走了出来,诚惶诚恐,道:“沈太尉,皇上他,不太好了,您快进来看一看……”
沈霁月匆忙走了进来,刘公公也赶紧跟了进来。
皇上没有醒过来。
沈太尉假装询问是怎么一回事。
萧神医说:“皇上每每想起往事,都会伤心过渡,久而久之,皇上为过去的事情心神耗尽,怕是已到了油尽灯枯之时,皇上现在陷入昏迷之中,在往事中不可自拔,一时半会,怕是难以醒来。”
沈霁月询问:“什么样的往事?”
萧神医面有难色,道:“这,我也只是听皇上略提过一二,刘公公跟随皇上多年,应该最为清楚。”
刘公公听了萧神医一番的话,又望了望榻上昏迷不醒的皇上,他忽然一抹眼泪,那是一个老泪纵横,道:“大尉大人,皇上这些年来确实有一件放不下的心病。”
如到如今,他也不敢有丝毫的隐瞒,直说了。
刘公公跟随皇上多年,那是有感情的。
眼见皇上不行了,他悲痛的说:“这么多年来,皇上心里一直放不下的,就是当年的姬妃,那姬妃本是一个小小的宫女出身,却入了皇上的眼,皇上封她为妃,让她与其她三妃平起平坐,其实在皇上的心里,皇后之位都是她的,后宫之主空了这么多年了,都是为了她,只是她身份低微,若封她为后,难以服众。”
后来,姬妃不知道与皇上发生了什么样的矛盾,离宫出走了,连同四皇子一起带走了。
皇上龙颜大怒,下了斩杀令。
从那之后,姬妃再未入过宫。
有人说姬妃已经与皇上派去斩杀她的人同归于尽了,连同四皇子也一块死了。
真的斩杀了姬妃,皇上心里又放不下了,这事常常折磨得他夜不能眠,久而久之,头疼的病就落下了,只要想起这姬妃,他的头疼就加重一次。
听了刘公公说的那些往事,沈太尉说:“皇上生平的心愿是征服邶国,如今皇上病情加重,陷入昏迷,太子未立,为了朝局安稳,皇上病情加重一事不可让人知道,否则,将是国之忧患。”
刘公公明白,自然是不会朝外透露一字。
他交待下去:“把二皇子传来。”
等了一会,姬盛殿下来了。
走进寝殿,看了看屋里的人,又看了看龙榻上的人,他面上一慌,抬步过去,唤:父皇。
沈霁月说:“皇上病情加重,陷入昏迷,就算醒来,龙体也需要休养,皇上休养的这段时间,就由殿下监国吧。”
姬盛殿下起了身,敛去眉眼间的一抹悲痛,道:“本宫愿意为父皇分忧,只是,本宫在朝中人微言轻,本宫监国,怕难以服众,还望沈太尉从旁辅助。”
沈太尉说:“皇上抱恙,殿下监国,理所当然,谁敢不服。”
有沈太尉这话,姬盛殿下就放心了。
沈太尉第一时间把他叫过来,由他监国,就足够说明沈太尉是站在他这一边的了。
各人心照不宣了,姬盛殿下看向萧神医,道:“父皇的病,还有劳萧神医多费心了。”
萧神医行了一礼,说自当想尽一切办法医治皇上。
这事之后,萧神医去了一趟太医院。
姬盛殿下坐在了皇上的龙案前,帮皇上批阅起了奏折。
沈太尉回沈府的时候已是午时了。
他一回去就先来到了朝阳阁,红芙就匆匆迎了出来,递给他一封信说是小姐留下的,让她一定要亲手交给太尉大人。
沈霁月展信而阅。
——大哥,我先出去避避风头了。
等风头过了,我再回来。
勿念勿找。
简简单单两句话,全部交代了。
他反复看了两遍后,起身走了。
就知道她生了出逃的心思后,一定会付诸行动,他也提前做了准备,昨晚特意和锦言锦语交代了一番,让他们两个务必盯好朝歌。
这会功夫,锦言锦语已跟着朝歌远离了京师之地,沿着小道去了。
~
沈老夫人还不知道朝歌离家出走一事,但皇上看上朝歌一事闹得她夜不能眠。
想见霁月和他说说这事,偏这人忙得神龙见首不见尾了。
好不容易等到他回府,沈老夫人赶紧派了个奴婢把人请过来了。
她们家的沈太尉,果然是少年有为。
霁月依旧向她行了一礼。
沈老夫人忧心忡忡的试探他的口风,说:“霁月,你今天进宫,皇上可有和你说什么话?”
沈霁月就把朝歌留下的信给她看了。
沈老夫人看完这信,就明白了。
这丫头还真的是说走就走,毫不拖泥带水。
沈老夫人想了想,说:“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朝歌能逃到哪里去。”
“皇上病情加重,暂时不会再想起这事,朝歌那边,我会让她尽快回来。”
沈老夫人心头一喜,莫怪她大逆不道,她只是一妇道人家,管不了那么多的事情,只想自己的孙女平平安安,一生幸福。
比起皇上,她当然更愿意朝歌嫁沈霁月。
这小子比较年轻,和朝歌最为般配了。
她连忙道:“找回来好,找回来好。”
让她一个小姑娘家离家避风头,想一想都心疼得慌。
沈老夫人又不放心的道:“不知道她会去哪里避风头,现在又到了什么地方?”
这要往哪里去找人。
霁月让她放心。
他的人有一路跟着过去,会把朝歌的去处传给他的。
。(3/3)
霁月那时人等在外面,一块等在外面的还有刘公公。
行医之人,是不许人围观的,这是规矩。
到了萧神医这儿,规矩更多。
过了一会,萧神医从里面走了出来,诚惶诚恐,道:“沈太尉,皇上他,不太好了,您快进来看一看……”
沈霁月匆忙走了进来,刘公公也赶紧跟了进来。
皇上没有醒过来。
沈太尉假装询问是怎么一回事。
萧神医说:“皇上每每想起往事,都会伤心过渡,久而久之,皇上为过去的事情心神耗尽,怕是已到了油尽灯枯之时,皇上现在陷入昏迷之中,在往事中不可自拔,一时半会,怕是难以醒来。”
沈霁月询问:“什么样的往事?”
萧神医面有难色,道:“这,我也只是听皇上略提过一二,刘公公跟随皇上多年,应该最为清楚。”
刘公公听了萧神医一番的话,又望了望榻上昏迷不醒的皇上,他忽然一抹眼泪,那是一个老泪纵横,道:“大尉大人,皇上这些年来确实有一件放不下的心病。”
如到如今,他也不敢有丝毫的隐瞒,直说了。
刘公公跟随皇上多年,那是有感情的。
眼见皇上不行了,他悲痛的说:“这么多年来,皇上心里一直放不下的,就是当年的姬妃,那姬妃本是一个小小的宫女出身,却入了皇上的眼,皇上封她为妃,让她与其她三妃平起平坐,其实在皇上的心里,皇后之位都是她的,后宫之主空了这么多年了,都是为了她,只是她身份低微,若封她为后,难以服众。”
后来,姬妃不知道与皇上发生了什么样的矛盾,离宫出走了,连同四皇子一起带走了。
皇上龙颜大怒,下了斩杀令。
从那之后,姬妃再未入过宫。
有人说姬妃已经与皇上派去斩杀她的人同归于尽了,连同四皇子也一块死了。
真的斩杀了姬妃,皇上心里又放不下了,这事常常折磨得他夜不能眠,久而久之,头疼的病就落下了,只要想起这姬妃,他的头疼就加重一次。
听了刘公公说的那些往事,沈太尉说:“皇上生平的心愿是征服邶国,如今皇上病情加重,陷入昏迷,太子未立,为了朝局安稳,皇上病情加重一事不可让人知道,否则,将是国之忧患。”
刘公公明白,自然是不会朝外透露一字。
他交待下去:“把二皇子传来。”
等了一会,姬盛殿下来了。
走进寝殿,看了看屋里的人,又看了看龙榻上的人,他面上一慌,抬步过去,唤:父皇。
沈霁月说:“皇上病情加重,陷入昏迷,就算醒来,龙体也需要休养,皇上休养的这段时间,就由殿下监国吧。”
姬盛殿下起了身,敛去眉眼间的一抹悲痛,道:“本宫愿意为父皇分忧,只是,本宫在朝中人微言轻,本宫监国,怕难以服众,还望沈太尉从旁辅助。”
沈太尉说:“皇上抱恙,殿下监国,理所当然,谁敢不服。”
有沈太尉这话,姬盛殿下就放心了。
沈太尉第一时间把他叫过来,由他监国,就足够说明沈太尉是站在他这一边的了。
各人心照不宣了,姬盛殿下看向萧神医,道:“父皇的病,还有劳萧神医多费心了。”
萧神医行了一礼,说自当想尽一切办法医治皇上。
这事之后,萧神医去了一趟太医院。
姬盛殿下坐在了皇上的龙案前,帮皇上批阅起了奏折。
沈太尉回沈府的时候已是午时了。
他一回去就先来到了朝阳阁,红芙就匆匆迎了出来,递给他一封信说是小姐留下的,让她一定要亲手交给太尉大人。
沈霁月展信而阅。
——大哥,我先出去避避风头了。
等风头过了,我再回来。
勿念勿找。
简简单单两句话,全部交代了。
他反复看了两遍后,起身走了。
就知道她生了出逃的心思后,一定会付诸行动,他也提前做了准备,昨晚特意和锦言锦语交代了一番,让他们两个务必盯好朝歌。
这会功夫,锦言锦语已跟着朝歌远离了京师之地,沿着小道去了。
~
沈老夫人还不知道朝歌离家出走一事,但皇上看上朝歌一事闹得她夜不能眠。
想见霁月和他说说这事,偏这人忙得神龙见首不见尾了。
好不容易等到他回府,沈老夫人赶紧派了个奴婢把人请过来了。
她们家的沈太尉,果然是少年有为。
霁月依旧向她行了一礼。
沈老夫人忧心忡忡的试探他的口风,说:“霁月,你今天进宫,皇上可有和你说什么话?”
沈霁月就把朝歌留下的信给她看了。
沈老夫人看完这信,就明白了。
这丫头还真的是说走就走,毫不拖泥带水。
沈老夫人想了想,说:“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朝歌能逃到哪里去。”
“皇上病情加重,暂时不会再想起这事,朝歌那边,我会让她尽快回来。”
沈老夫人心头一喜,莫怪她大逆不道,她只是一妇道人家,管不了那么多的事情,只想自己的孙女平平安安,一生幸福。
比起皇上,她当然更愿意朝歌嫁沈霁月。
这小子比较年轻,和朝歌最为般配了。
她连忙道:“找回来好,找回来好。”
让她一个小姑娘家离家避风头,想一想都心疼得慌。
沈老夫人又不放心的道:“不知道她会去哪里避风头,现在又到了什么地方?”
这要往哪里去找人。
霁月让她放心。
他的人有一路跟着过去,会把朝歌的去处传给他的。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