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济怒而离府,高柔等人又呆了一会,说了一些话,让司马太傅好好休息,随之告辞。



“高公,不多坐一会么?”



端着药碗进来的司马昭,看到高柔等人要走,连忙问了一句。



“不了,仲达有伤在身,身体又虚,还是让他多多休息,吾等就不多打扰了。”



高柔看到司马昭端的药碗,又想起了什么,多说了一句:



“还有那人参,早晚多熬些参汤,莫要吝惜。若是不够,吾等这几张老脸,别的用处没有,面子还是有几分的。”



司马昭连忙道谢,然后放下药碗,送诸人离开。



待他重新回到屋里,但见药碗已经空了,自家大人自行坐在榻上,正面无表情地看着门口。



“大人?”



“嗯,都走了?”



司马昭把门关紧后,还仔细地看了一遍,防止有风从哪个缝隙吹进来,一边回答:



“是,孩儿已经把诸公都送走了。”



哪知身后的司马懿却吩咐道:



“把门开一些,屋里太闷,透透气。”



司马昭闻言,有些惊讶地转身:



“可是大人,你的身体……”



“让你开你就开,莫要说那么多废话,我暂时还死不了。”



司马昭看到自家大人那没有表情的脸,又听不出话里的情绪,不敢违背,只好老老实实地又把门开了一些缝隙。



一股冷风趁机冲了进来,让司马懿裹了裹身上的被子,同时也感受到了新鲜的空气。



“雪是什么时候停的?”



“昨日夜里。”



“下得大么?”



“挺大的,积雪都到小腿了。”



司马懿轻嗯一下,缓缓道,“这才是第一场雪啊,大魏今年看来又不好过了。”



听到这个话,司马昭忍不住地说道:



“大人,你都这样了,我们司马氏一族,甚至被人赶出了河内。孩儿以为,我们将来如何立足,才是大人要考虑的问题。”



整个家族被迫迁离祖地,这在以前,是绝对无法想像的事情。



但现在不一样了。



河东惨祸发生以后,这种事情已经越来越常见。



要么被汉国移民实边,要么是主动远离汉国。



这种现象,让某些年代久远的家族,终于回忆起被前汉陵邑制度支配的恐惧。



汉国所谓的新政,本质是个什么东西,汉国最大的权臣冯某人,对世家大族又是个什么态度,司马太傅看得远比自己儿子清楚。



听到自家儿子这么说,司马太傅冷笑一声:



“蠢货!”



司马昭似乎没有想到自家大人会这么骂自己,竟是怔了一怔,有些迟疑道:



“大人,你刚才说什么?”



“我说你是蠢货!”司马懿提高了声音,看向儿子,甚至带了一丝嘲讽,“有问题吗?”



“大人……我……”司马昭嘴唇动了动,不敢说话。



闭上眼,司马懿缓缓说道: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大魏,你以为我们司马氏还能到哪里立足?”



睁开眼,盯向司马昭,略带质问地语气强调道:“保住大魏,才能保住我们司马氏一族,明白了吗?”



从遗留在河内的那些族人遭遇来看,汉国根本容不下司马氏一族。



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冯某人不想给司马氏留活路。



至于原因,司马懿能隐隐约约猜到一些。



据河北而抗汉国,是世家大族的某种尝试。



司马氏就是被众世家推举出来的代表。



很显然,汉国不希望出现这种尝试。



更有可能的,是冯某人不愿意看到这种苗头。



毕竟从冯某人出山时起,就一直与世家不对付,这些年又一直在汉国推行所谓的新政。



司马懿这些年一直与冯某人交手,在思索对手的同时,每每思及此人所图,总是会有些心惊肉跳。



因为其所作所为,无一不表明此人对世家的仇视——虽然不明白这种仇视从何而来。



很明显,司马氏与河北世家的尝试,似乎极大地刺激到了他。



当然,司马懿不是没有想过试探冯某人的底线在哪里——毕竟将来投汉未必不是一条好出路。



从河北败退,他之所以并没有立刻率兵前往谯县,除了是防备汉军继续南下,其实也有拖延时间,观察局势的意图在里面。



但遗留在河内那些族人的遭遇,让他心里的最后那点侥幸破灭。



而作为世家代表的司马氏,在冯某人眼里,很有可能已经成了要用来被儆猴的那只鸡。



事到如今,司马懿心里要说不后悔,那就是假话。



本以为拥重兵据河北是司马氏成为最顶级世家的起点,没想到却是投汉的最后机会。



“吾等不容于汉国,天下除了大魏,哪还有司马氏的立足之地?”



司马懿没有把话说得太明白,只是面有不屑地问道,“难道你还想去投吴寇?”



那还不如直接投汉呢!



免得受二遍罪。



现在汉国和吴国还是表面上的同盟,汉国也乐得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蜀汉之庄稼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甲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甲青并收藏蜀汉之庄稼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