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42 第 342 章
为什么在权臣普遍被人鄙视的皇权时代,许宣的名声依旧能够在朝臣在仕人在百姓的口中被歌颂,被称赞,被传扬……甚至于可能流芳百世。
按说一个皇帝会计较这样的事儿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因为不论怎么说眼下的许宣都已经死了,无论皇帝是想要在脱离许宣的阴影之后自己有一番作为还是利用皇权将许宣打到万劫不复的地步都不是一件难事儿。
但皇帝偏偏不。
作为一个帝皇,他明显是一朵奇葩:因为他既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能正正经经的将许宣的名字挤兑到污水沟里,却也不愿利用强权污蔑许宣的名声——可惜这并不是因为他还记得许宣的教导之恩,而是在纵观史书之后他明白了一点,那就是自己就算是用这种手段摁死了许宣,但自己的名声上也难免会在后人的口中留下难以污点:
一个胸怀天下的帝王容不下有功之臣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皇帝:“……”
这又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执着点了,毕竟唐太宗在杀兄弑弟之后不也依旧留下了千古明君的名声吗?
可当今的这位天子却偏偏无法容忍一丁点的不好。
他的思维仿佛已经走入了一种怪圈,那就是为什么许宣在把控朝政那许多年之后依旧没有留下弄权的罪名,而自己却会因为应该应有的反击使得自己形象沾染上洗也洗不去的污点?
——难以接受!
难以接受这样不公平的评判标准!皇帝甚至想要对所有人甚至是所有还没有出生的后人极力呐喊:你们这群不长眼睛的愚民啊!你们难道就没有人看出许宣的隐退只是做戏吗?他的女儿是皇后,他的外孙是太子,他的两个儿子带领着庞大而盘根错节的朋党势力依旧盘踞在朝堂之上……这样的隐退,退和不退又有区别?
天下的百姓或许看不清这点,但皇帝明显是看清了的。
所以在许宣‘悠然’的养老之后,皇帝依旧不得不如曾经小心翼翼的夹缝中挣扎,好在穆之同竟是几乎在同一时间一病死了,许宣的两个儿子又是没有本事的,这才勉强在程铮约莫十岁那年兢兢业业的熬出头——
只对许宣的怨恨却是积累的更深了。
恨许宣的弄权,也恨自己所有的委屈都没有人知晓,所有的痛苦都没有人怜惜。但他更恨的,却是许宣在坐拥了一切甚至于染指了不该拥有的权力之后却是没有为此而付出任何的代价。
为什么许宣能全身而退且搏了个文顺的谥名?为什么许宣的女儿直到死了都能够以皇后的身份埋葬在皇帝的陵墓中恶心他?而又是为什么……程铮这个不被任何人期待的孩子还有可能问鼎下一任的帝位?
皇帝想来想去,甚至于辗转了数年,最后却是只得出了一个结论:
因为许宣足够的虚伪,虚伪到欺骗了天下的人。
可笑吗?
多可笑!
而更可笑的却是唯一一个没有被他欺骗到的皇帝此时却是不得不学会许宣的虚伪:他不希望千百年之后人们翻开史书时,会因为一些流于表面的东西而对许宣赞不绝口,同时误解了他这个真正的受害者。
所以为了不让那些真相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湮灭,皇帝要亲自发起这一场复仇,他要活得比许宣和他的后人更好,也要活着让许宣和他的后人满身污秽,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只有
按说一个皇帝会计较这样的事儿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因为不论怎么说眼下的许宣都已经死了,无论皇帝是想要在脱离许宣的阴影之后自己有一番作为还是利用皇权将许宣打到万劫不复的地步都不是一件难事儿。
但皇帝偏偏不。
作为一个帝皇,他明显是一朵奇葩:因为他既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能正正经经的将许宣的名字挤兑到污水沟里,却也不愿利用强权污蔑许宣的名声——可惜这并不是因为他还记得许宣的教导之恩,而是在纵观史书之后他明白了一点,那就是自己就算是用这种手段摁死了许宣,但自己的名声上也难免会在后人的口中留下难以污点:
一个胸怀天下的帝王容不下有功之臣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皇帝:“……”
这又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执着点了,毕竟唐太宗在杀兄弑弟之后不也依旧留下了千古明君的名声吗?
可当今的这位天子却偏偏无法容忍一丁点的不好。
他的思维仿佛已经走入了一种怪圈,那就是为什么许宣在把控朝政那许多年之后依旧没有留下弄权的罪名,而自己却会因为应该应有的反击使得自己形象沾染上洗也洗不去的污点?
——难以接受!
难以接受这样不公平的评判标准!皇帝甚至想要对所有人甚至是所有还没有出生的后人极力呐喊:你们这群不长眼睛的愚民啊!你们难道就没有人看出许宣的隐退只是做戏吗?他的女儿是皇后,他的外孙是太子,他的两个儿子带领着庞大而盘根错节的朋党势力依旧盘踞在朝堂之上……这样的隐退,退和不退又有区别?
天下的百姓或许看不清这点,但皇帝明显是看清了的。
所以在许宣‘悠然’的养老之后,皇帝依旧不得不如曾经小心翼翼的夹缝中挣扎,好在穆之同竟是几乎在同一时间一病死了,许宣的两个儿子又是没有本事的,这才勉强在程铮约莫十岁那年兢兢业业的熬出头——
只对许宣的怨恨却是积累的更深了。
恨许宣的弄权,也恨自己所有的委屈都没有人知晓,所有的痛苦都没有人怜惜。但他更恨的,却是许宣在坐拥了一切甚至于染指了不该拥有的权力之后却是没有为此而付出任何的代价。
为什么许宣能全身而退且搏了个文顺的谥名?为什么许宣的女儿直到死了都能够以皇后的身份埋葬在皇帝的陵墓中恶心他?而又是为什么……程铮这个不被任何人期待的孩子还有可能问鼎下一任的帝位?
皇帝想来想去,甚至于辗转了数年,最后却是只得出了一个结论:
因为许宣足够的虚伪,虚伪到欺骗了天下的人。
可笑吗?
多可笑!
而更可笑的却是唯一一个没有被他欺骗到的皇帝此时却是不得不学会许宣的虚伪:他不希望千百年之后人们翻开史书时,会因为一些流于表面的东西而对许宣赞不绝口,同时误解了他这个真正的受害者。
所以为了不让那些真相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湮灭,皇帝要亲自发起这一场复仇,他要活得比许宣和他的后人更好,也要活着让许宣和他的后人满身污秽,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只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