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载影史的末日传奇



诚然无论从故事架构还是人物塑造来说,《2012》整体来看都显得并不出色,但不可否认,在长达140分钟的时长里,电影做到了未有一刻令人困倦。



当原本只能得见臆想的世界末日,被如此真实震撼的被呈现于银幕,那惊心动魄的特效场面所留给观众的只有屏息以待。



陈昊利用人们对灾变末世的恐惧引人入胜,又用人性中所留存的种种光芒,弘扬以人性的美好,上演了一场足载影史的电影传奇。”



---赤铜1982



“《2012》:文化工业时代忧郁的童话



看完《2012》之后,如果想从《2012》中走出来,想从世界末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许这只能去责怪导演影片拍摄的精巧技术,只能怪自己完全融入了剧情。



片中毁灭的镜头不时的闪过脑际,人类面对灾难时的惊慌失措又激起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情感上的激荡起伏或许正是导演想要得到的直接效果。



但作为个人而言,影片所表达出来的对于人类命运的反思才是影片真正的精神所在。《2012》是文化工业时代忧郁的童话,是用童话演绎的一段人类文明启示录。



《2012》给我们的启示也具有普世性意义,这超越了传统灾难片所追求的单一主题。



《哥斯拉》表现的是人类对核废料任意处理所导致的灾难;《独立日》则显示了人类在面对外星人攻击时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后天》再次强调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012》不在局限于这些单一的主题,而是上升到了人类文明的最终归属这个层次上,这就囊括了人类社会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而具有了一种哲学的范畴。



当下人们总是对各种问题争吵不休,但是当人类真正面临灭亡时,这些问题也就不再称其为问题了。



《2012》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情景假设,让我们在艺术构造的现实中去面对这样一场悲剧演出。



当我们真正发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与易逝时,我们是否会思考人生旅程的意义;当我们走出电影,走进现实,是否会对现在的生活有一种全新的认知。



《2012》带来的视听盛宴让我们感到意犹未尽,而它带来的对于生命、文明等哲学命题的思考则让我们经受了一番精神上的洗礼。



这部影片在上映之初被普遍认同为灾难片的终结之作,虽然陈昊是第一次拍摄末世灾难片,但从目前的影片效果来看,这部影片没有辜负观众的期待,而陈昊也交出了一份满分的答卷。”



---赏花品玉



……



大多数时候,影评人的思维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你觉得很普通的东西,他能够给你解释出很多让你意想不到的层次,境界。



《2012》的剧情的确很简单,但是影评人可以给你上升到哲学的层次,让你不明觉厉。



不过这是好事,说明影评人看好这部电影,对于影片的口碑也大有好处,陈昊也是偷着乐。



但是再一想,这不会是昊天请的水军吧!



当然,负面的评价也有不少,比如“技术层面硬伤很多,特技始终与剧情割裂”、“剧情薄弱,纯粹的商业作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华娱之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法海师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法海师弟并收藏华娱之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