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庸城守军乃是上庸城校尉及朔州军,乃是吃王粮的王差,本该效忠陛下效忠莒国,但为蝇头小利便投敌叛国,实乃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非人哉。虽有杀俘不祥之说,虽恐将留有骂名,但舍得一身剐,敢把玉帝拉下马。若是轻易放过,陛下颜面何存?莒国国威何在?末将已是大罪之人,何惧何恐。末将愿以一己之躯为陛下分忧解难,只愿莒国国泰民安、千秋万代!韩青,熙和元年腊月三十。”
涂志远将这份折子念完之后,也是长叹了一声,然后才说道,“韩青元帅这是替陛下做了该做却不能做的事儿啊,不但彻彻底底将这些骂名都揽在了自己的头上,也用这种方式免了陛下作难的可能啊。”
韩青的这份折子充分的表达出了两件事儿,第一件事儿就是上庸城之战后,韩青会杀掉所有的俘虏,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俘虏投敌叛国,已经算不上人了,所以没有留下的必要,杀是必须要杀的,不然的话不但是国君没有面子,而且莒国也没有了威严。
当然他也知道如果杀了这些俘虏会背上什么样的骂名,但是他并不怕,因为他已经想好了,自杀。只要他一死,那么他不用面对其他大臣的弹劾,而国君也不必要纠结在是否弹劾韩青以及如何处置韩青的问题上。
刘煜闭上双眼微微摇头,当初任命韩青为剿匪军元帅的时候,争议不是一般的大,因为他不过是个王城军都统,同军中那些经验丰富的战将根本是没有办法比的,但是即使如此刘煜依然坚持了这个决定。因为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在军中培植力量,自己选择韩青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韩青确实当初在椒金山有过极为出色的表现,第二也要让军中的低阶将领明白,自己是个在选人用人上不拘一格的君王。但是,韩青的表现确实是让刘煜有些失望,但是上庸城丢了的这件事儿就足以让刘煜临阵换将,而且事实上朝中许多大臣都纷纷上了奏折要求刘煜换将,甚至一向都尊重刘煜个人意见的内阁大臣,他们当中也有几个人是这样意见,不过思来想去,刘煜还是没有下这个决心,只是象征性的免去了韩青王城军都统的职务,算是敲打了他一下。只是刘煜万万没想到,在战事已经结束的时候,韩青会想到这些,竟然甘愿用自己的性命来为自己做了这样的事情。
上庸城与新安城的距离已经决定了韩青的命运,即使此时从新安派出去人去,即使是星夜兼程,恐怕也没有办法留下韩青的性命了。
刘煜微微摆手,只是或许连他自己都不清楚这个举动到底是什么意思,他看了一眼书案上的另外一件东西,贴着封条的龙骨木盒子,在这个封条上写着“大莒国国君陛下亲启”,下方盖着御赐的“大莒国剿匪大元帅印”。
刘煜直接将封条撕了下来,然后由一旁的涂志远打开了盒子,在这个颇为稀有的盒子之中,陈放着几封书信,刘煜随手挑了一封看了起来,不过很快刘煜的表情变得格外的严肃,过了一会儿刘煜又颇为急切的从盒子中拿出了另外一封,就这样,刘煜将盒子之中的六封信都看了一遍。
一旁的涂志远、贻清等人都在等待刘煜给出答案,比如这盒子之中的信是谁的,其中又写着些什么内容,但是让他们有些意外的是,过了半天刘煜并没有说什么,反而是直接把那六封信都放回到了盒子之中,而后便直接盖上了盒子,似乎并不想将这盒子之中的那些信和其中的任何信息分享出来。
内阁首辅、文华殿太学、工部尚书涂志远偷偷的看了一眼贻清,而贻清则是微微摇头,示意涂志远什么都不要问,于是涂志远便微微点头,只是等待着国君下一步的安排。
刘煜沉默了许久之后才开口说道,“给上庸城送信,通知剿匪军就地解散,按照原本隶属回归,另外剿匪军千人长以上的将领启程到新安接受封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涂志远将这份折子念完之后,也是长叹了一声,然后才说道,“韩青元帅这是替陛下做了该做却不能做的事儿啊,不但彻彻底底将这些骂名都揽在了自己的头上,也用这种方式免了陛下作难的可能啊。”
韩青的这份折子充分的表达出了两件事儿,第一件事儿就是上庸城之战后,韩青会杀掉所有的俘虏,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俘虏投敌叛国,已经算不上人了,所以没有留下的必要,杀是必须要杀的,不然的话不但是国君没有面子,而且莒国也没有了威严。
当然他也知道如果杀了这些俘虏会背上什么样的骂名,但是他并不怕,因为他已经想好了,自杀。只要他一死,那么他不用面对其他大臣的弹劾,而国君也不必要纠结在是否弹劾韩青以及如何处置韩青的问题上。
刘煜闭上双眼微微摇头,当初任命韩青为剿匪军元帅的时候,争议不是一般的大,因为他不过是个王城军都统,同军中那些经验丰富的战将根本是没有办法比的,但是即使如此刘煜依然坚持了这个决定。因为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在军中培植力量,自己选择韩青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韩青确实当初在椒金山有过极为出色的表现,第二也要让军中的低阶将领明白,自己是个在选人用人上不拘一格的君王。但是,韩青的表现确实是让刘煜有些失望,但是上庸城丢了的这件事儿就足以让刘煜临阵换将,而且事实上朝中许多大臣都纷纷上了奏折要求刘煜换将,甚至一向都尊重刘煜个人意见的内阁大臣,他们当中也有几个人是这样意见,不过思来想去,刘煜还是没有下这个决心,只是象征性的免去了韩青王城军都统的职务,算是敲打了他一下。只是刘煜万万没想到,在战事已经结束的时候,韩青会想到这些,竟然甘愿用自己的性命来为自己做了这样的事情。
上庸城与新安城的距离已经决定了韩青的命运,即使此时从新安派出去人去,即使是星夜兼程,恐怕也没有办法留下韩青的性命了。
刘煜微微摆手,只是或许连他自己都不清楚这个举动到底是什么意思,他看了一眼书案上的另外一件东西,贴着封条的龙骨木盒子,在这个封条上写着“大莒国国君陛下亲启”,下方盖着御赐的“大莒国剿匪大元帅印”。
刘煜直接将封条撕了下来,然后由一旁的涂志远打开了盒子,在这个颇为稀有的盒子之中,陈放着几封书信,刘煜随手挑了一封看了起来,不过很快刘煜的表情变得格外的严肃,过了一会儿刘煜又颇为急切的从盒子中拿出了另外一封,就这样,刘煜将盒子之中的六封信都看了一遍。
一旁的涂志远、贻清等人都在等待刘煜给出答案,比如这盒子之中的信是谁的,其中又写着些什么内容,但是让他们有些意外的是,过了半天刘煜并没有说什么,反而是直接把那六封信都放回到了盒子之中,而后便直接盖上了盒子,似乎并不想将这盒子之中的那些信和其中的任何信息分享出来。
内阁首辅、文华殿太学、工部尚书涂志远偷偷的看了一眼贻清,而贻清则是微微摇头,示意涂志远什么都不要问,于是涂志远便微微点头,只是等待着国君下一步的安排。
刘煜沉默了许久之后才开口说道,“给上庸城送信,通知剿匪军就地解散,按照原本隶属回归,另外剿匪军千人长以上的将领启程到新安接受封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