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消失了,那么扈国就不得不同时与陈国、杞国和莒国三国接壤,届时扈国要面临的压力也将不断的增大,极有可能是无法承受的。
事实证明司马永延是对的,日后成为了中土第一强国的莒国虽然一直想敲掉扈国这个存在,但是由于并不接壤,因而这一直也就只是个计划而不得执行。
不过其中还有另外一个更大的疑惑,八年前刚刚登基称帝的司马永延不过是个六岁的孩子,八年后也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少年,他会有如此毒辣的分析、如此精确的判断、如此长远的眼光么?如此年轻的司马永延自然不会如此的大智近妖,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教习师父、太子太师也是扈国的宰相韦国光,这位韦国光韦相爷才是那位真正的大智近妖。
先皇驾崩的时候,朝堂之中为了确立继位新君可谓是大打出手,最终还是三朝老臣韦国光韦相爷出面选择了堪堪六岁的司马永延登基。选择司马永延的原因固然是因为他聪明伶俐,有一个明辨是非的心。
如果说早年的司马永延是由这位韦相爷辅佐才惊才艳艳的话,那么自从韦相爷去世后,独当一面的司马永延几乎已经继承了韦国光的谋略和能力。
在七十年的皇帝生涯之中,司马永延先后六次变法对扈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调整,虽然这些改革之中也曾经数次出现问题,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成功的,如今的扈国已经隐隐能够同莒国扳手腕了,不然一个扈国也不会让虢国和杞国都极为忌惮,甚至不惜同莒国进行和亲来借此向扈国施压,他们要的不过就是能够继续生存下去而已。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以说没有司马永延这样一位狠辣而又机智的皇帝,纵然有千百个韦国光,那么扈国也不见得能够生存至今。
在这样强大的、卓越的皇帝之后,又有谁能够有资格继续带领扈国前进呢?又有谁能够保持扈国如今的势头不变呢?
就在建安城百姓带着忧虑,带着不安在等待的过程之中,建安城皇宫的最外侧的承天门上,大内的太监头子忽然高声朗喝,“奉天承运皇帝,诏日,先皇骤崩,归于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圣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遗命,属以伦序,入奉宗祧。内外文武群臣及耆老军民,合词劝进,至于再三,辞拒弗获,谨于今时祗告天地,即皇帝位。深思付托之重,实切兢业之怀,运抚盈成,业承熙洽。兹欲兴适致治,必当革故鼎新。事皆率由乎旧章,亦以敬承夫先志。自惟凉德,尚赖亲贤,共图新治。改元洪昌,是为洪昌元年正月初一。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条列于后钦此。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国不可一日无君,就在正月初一即将进入到午时的时候,被关押在昭狱之中的魏亲王司马云明已经被接回了皇宫,并且在大臣们的拥立下,奉大行皇帝司马永延为兴宗,谥号威武圣仁躬亲孝德武皇帝,在拜祭了大行皇帝之后登基称帝,改元为洪昌。
洪昌皇帝司马云明在登基之后,便依照惯例颁布了一系列的命令,第一是宣布扈国全国为兴宗先帝守孝。所谓天地君亲师,皇帝驾崩的话全国是应该服丧三年的,也就是二十七个月,不过如果真的举国服丧三年的话,实在是不合适,因此扈国有自己的规矩,也就是“以日带月”,因此是朝堂服丧二十七日,二十七日内不开朝会,不奏乐,不观礼。二十七日内皇帝、后妃一律着白袍,妃嫔不得侍寝也不得梳妆。至于民间百姓的话,百日内不得奏乐、不得演出,百日之内也不得有嫁娶,另外就是禁止屠宰四十九天。第二是宣布正月初七为先皇下葬日,建安城百姓需要在街道上跪送先皇灵柩。第三是大赦天下,除叛国者和大奸大恶者外一律释放。
虽然按照扈国的规矩,二十七天内不开朝会,但是并不意
事实证明司马永延是对的,日后成为了中土第一强国的莒国虽然一直想敲掉扈国这个存在,但是由于并不接壤,因而这一直也就只是个计划而不得执行。
不过其中还有另外一个更大的疑惑,八年前刚刚登基称帝的司马永延不过是个六岁的孩子,八年后也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少年,他会有如此毒辣的分析、如此精确的判断、如此长远的眼光么?如此年轻的司马永延自然不会如此的大智近妖,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教习师父、太子太师也是扈国的宰相韦国光,这位韦国光韦相爷才是那位真正的大智近妖。
先皇驾崩的时候,朝堂之中为了确立继位新君可谓是大打出手,最终还是三朝老臣韦国光韦相爷出面选择了堪堪六岁的司马永延登基。选择司马永延的原因固然是因为他聪明伶俐,有一个明辨是非的心。
如果说早年的司马永延是由这位韦相爷辅佐才惊才艳艳的话,那么自从韦相爷去世后,独当一面的司马永延几乎已经继承了韦国光的谋略和能力。
在七十年的皇帝生涯之中,司马永延先后六次变法对扈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调整,虽然这些改革之中也曾经数次出现问题,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成功的,如今的扈国已经隐隐能够同莒国扳手腕了,不然一个扈国也不会让虢国和杞国都极为忌惮,甚至不惜同莒国进行和亲来借此向扈国施压,他们要的不过就是能够继续生存下去而已。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以说没有司马永延这样一位狠辣而又机智的皇帝,纵然有千百个韦国光,那么扈国也不见得能够生存至今。
在这样强大的、卓越的皇帝之后,又有谁能够有资格继续带领扈国前进呢?又有谁能够保持扈国如今的势头不变呢?
就在建安城百姓带着忧虑,带着不安在等待的过程之中,建安城皇宫的最外侧的承天门上,大内的太监头子忽然高声朗喝,“奉天承运皇帝,诏日,先皇骤崩,归于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圣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遗命,属以伦序,入奉宗祧。内外文武群臣及耆老军民,合词劝进,至于再三,辞拒弗获,谨于今时祗告天地,即皇帝位。深思付托之重,实切兢业之怀,运抚盈成,业承熙洽。兹欲兴适致治,必当革故鼎新。事皆率由乎旧章,亦以敬承夫先志。自惟凉德,尚赖亲贤,共图新治。改元洪昌,是为洪昌元年正月初一。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条列于后钦此。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国不可一日无君,就在正月初一即将进入到午时的时候,被关押在昭狱之中的魏亲王司马云明已经被接回了皇宫,并且在大臣们的拥立下,奉大行皇帝司马永延为兴宗,谥号威武圣仁躬亲孝德武皇帝,在拜祭了大行皇帝之后登基称帝,改元为洪昌。
洪昌皇帝司马云明在登基之后,便依照惯例颁布了一系列的命令,第一是宣布扈国全国为兴宗先帝守孝。所谓天地君亲师,皇帝驾崩的话全国是应该服丧三年的,也就是二十七个月,不过如果真的举国服丧三年的话,实在是不合适,因此扈国有自己的规矩,也就是“以日带月”,因此是朝堂服丧二十七日,二十七日内不开朝会,不奏乐,不观礼。二十七日内皇帝、后妃一律着白袍,妃嫔不得侍寝也不得梳妆。至于民间百姓的话,百日内不得奏乐、不得演出,百日之内也不得有嫁娶,另外就是禁止屠宰四十九天。第二是宣布正月初七为先皇下葬日,建安城百姓需要在街道上跪送先皇灵柩。第三是大赦天下,除叛国者和大奸大恶者外一律释放。
虽然按照扈国的规矩,二十七天内不开朝会,但是并不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