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些奇怪的小国君依然还心存犹豫。
无论如何刘谓崖是自己的叔叔,他佯动了多年,可是无论是他爹英宗刘谓柏还是他哥刘淼可都没动手(他哥是想动,只是还没来得及动),到他这忽然间动了手,会不会有其他的影响?他最怕的就是因为收拾涿州的问题而导致其他封地出现异动,如果其他封臣认为这是在削藩而跟着造反可怎么办?当初贻清用“大乱方能大治”说动了刘煜的心思,但是刘煜还是在害怕,现在确实是解决涿州问题最好的时候,也可能是最后的机会,毕竟眼见着中土的乱局将成,如果这个时候不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恐怕会是贻害无穷。但如果没有解决好呢?
如果就此葬送掉了莒国的基业,这个千古骂名自己可是背不起的,到时候有何颜面在黄泉下去见列祖列宗呢?
或许也正是这番犹豫,让刘煜迫切的寻求更多的讯息,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彻彻底底的下定决心,而不是犹犹豫豫、瞻前顾后。
“昌黎城已经召集了八大镇抚使,并且从前方传回的消息来看,涿州已经开始全部征兵了,征兵的下限已经放宽到十四岁,上线也放宽到了五十岁,之前从各方面的消息汇总来看涿州总兵力是在二十万上下,不过这一次广泛征兵之后,涿州的总兵力可能会达到三十六万上下。火药的存量应该是在两万斤上下,不过后续的制造能力应该是不足的,涿州八大镇抚司辖地都不出产硝石,查阅过的各种记录显示运往涿州的硝石数量也并不高。”,武见深想了想之后才继续说道,“最关键的问题是粮食,去年涿州普遍出现了干旱的情况,当地的粮食几乎是颗粒无收,涿州也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能够拨发救灾粮食,不过同期云州、顺州、衮州三地也相继出现了洪灾、蝗灾等情况,宿国还出现了粮仓走水的情况,所以给涿州拨付的粮食并不多。”
说到这里的时候武见深停了下来,拿眼看向一旁的首辅涂志远,去年的时候涂志远还不是首辅,不过那个时候他也是工部尚书,粮运、仓储的这些事儿都是归工部来管的,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自然还是工部尚书更有发言权了。涂志远见武见深看向自己,便明白武见深的意思,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回禀陛下,去年朝廷从新安粮储和各地粮仓宫拨发粮食一百一十万石,其中拨付给涿州的共计是十九万石,按照涿州的人口和救灾期间放粮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够涿州消耗两个月的量,另外再次之后涿州还陆陆续续从各地征购了一批粮食,大体上应该是在二十万石上下,也大体上相当于两个月左右的量,再加上涿州原本粮仓之中的粮食才让涿州维持到现在。”
“那你们告诉孤,涿州粮食能够维持到什么时候?”,此时的刘煜很不耐烦,他拧着眉头看向涂志远和武见深问道。
武见深叹了一口气,然后冲着国君说道,“按照这种情况来看,涿州的存量几乎是见底儿的。只是这也是问题所在,去年旱灾期间,涿州军的粮食供应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甚至没有出现减量,依然维持着过去的正常水平。涿州世面上也只是短时间出现了粮食短缺和哄抢的事情,很快也平息了,涿州的粮食价格在旱灾期间也没有出现明显升高的迹象,基本上是维持了同平时一样的价格。”
“你的意思是说,涿州的粮食储备很足?”,刘煜看向武见深问道。
武见深点了点头,“臣查阅过近些年来的一些记录,涿州每年新粮上市的时候都会有大量的粮食出入,这应该是用新粮替换陈粮才会出现的情况。所以臣大胆推测,涿州粮食应该是很充裕的,基本上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
“他曾经是马背上的将军,又在涿州经营了二十多年,粮草有多重要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粮食绝对不会成为他的软肋。”,一直很沉默的贻清这个时候插话道,
无论如何刘谓崖是自己的叔叔,他佯动了多年,可是无论是他爹英宗刘谓柏还是他哥刘淼可都没动手(他哥是想动,只是还没来得及动),到他这忽然间动了手,会不会有其他的影响?他最怕的就是因为收拾涿州的问题而导致其他封地出现异动,如果其他封臣认为这是在削藩而跟着造反可怎么办?当初贻清用“大乱方能大治”说动了刘煜的心思,但是刘煜还是在害怕,现在确实是解决涿州问题最好的时候,也可能是最后的机会,毕竟眼见着中土的乱局将成,如果这个时候不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恐怕会是贻害无穷。但如果没有解决好呢?
如果就此葬送掉了莒国的基业,这个千古骂名自己可是背不起的,到时候有何颜面在黄泉下去见列祖列宗呢?
或许也正是这番犹豫,让刘煜迫切的寻求更多的讯息,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彻彻底底的下定决心,而不是犹犹豫豫、瞻前顾后。
“昌黎城已经召集了八大镇抚使,并且从前方传回的消息来看,涿州已经开始全部征兵了,征兵的下限已经放宽到十四岁,上线也放宽到了五十岁,之前从各方面的消息汇总来看涿州总兵力是在二十万上下,不过这一次广泛征兵之后,涿州的总兵力可能会达到三十六万上下。火药的存量应该是在两万斤上下,不过后续的制造能力应该是不足的,涿州八大镇抚司辖地都不出产硝石,查阅过的各种记录显示运往涿州的硝石数量也并不高。”,武见深想了想之后才继续说道,“最关键的问题是粮食,去年涿州普遍出现了干旱的情况,当地的粮食几乎是颗粒无收,涿州也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能够拨发救灾粮食,不过同期云州、顺州、衮州三地也相继出现了洪灾、蝗灾等情况,宿国还出现了粮仓走水的情况,所以给涿州拨付的粮食并不多。”
说到这里的时候武见深停了下来,拿眼看向一旁的首辅涂志远,去年的时候涂志远还不是首辅,不过那个时候他也是工部尚书,粮运、仓储的这些事儿都是归工部来管的,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自然还是工部尚书更有发言权了。涂志远见武见深看向自己,便明白武见深的意思,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回禀陛下,去年朝廷从新安粮储和各地粮仓宫拨发粮食一百一十万石,其中拨付给涿州的共计是十九万石,按照涿州的人口和救灾期间放粮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够涿州消耗两个月的量,另外再次之后涿州还陆陆续续从各地征购了一批粮食,大体上应该是在二十万石上下,也大体上相当于两个月左右的量,再加上涿州原本粮仓之中的粮食才让涿州维持到现在。”
“那你们告诉孤,涿州粮食能够维持到什么时候?”,此时的刘煜很不耐烦,他拧着眉头看向涂志远和武见深问道。
武见深叹了一口气,然后冲着国君说道,“按照这种情况来看,涿州的存量几乎是见底儿的。只是这也是问题所在,去年旱灾期间,涿州军的粮食供应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甚至没有出现减量,依然维持着过去的正常水平。涿州世面上也只是短时间出现了粮食短缺和哄抢的事情,很快也平息了,涿州的粮食价格在旱灾期间也没有出现明显升高的迹象,基本上是维持了同平时一样的价格。”
“你的意思是说,涿州的粮食储备很足?”,刘煜看向武见深问道。
武见深点了点头,“臣查阅过近些年来的一些记录,涿州每年新粮上市的时候都会有大量的粮食出入,这应该是用新粮替换陈粮才会出现的情况。所以臣大胆推测,涿州粮食应该是很充裕的,基本上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
“他曾经是马背上的将军,又在涿州经营了二十多年,粮草有多重要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粮食绝对不会成为他的软肋。”,一直很沉默的贻清这个时候插话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