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罪行的具体内容进行描述并且陈列了大量的证据内容。
根据后世在莒国相关档案之中找到的相关资料,这些密诏、密文是直接下发到各州府的,密诏主要针对的是各州州牧和各州州督,而密文则是直接发给各府府台的。因此实际上在黄其武还没有赶到昌黎城之前,朝廷起草的所谓《平叛檄文》的内容就已经被大多数州府官员掌握了,之所以说是大多数,完全就在于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府台可能一时半会儿还没有接到密文,另外一些关键地区的军政官员是没有收到密诏和密文的,因为这些人是在刘煜的调整计划当中的,为了避免提前走漏消息,刘煜采取了更稳妥的方式。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各地封臣以及各属国国公接到的并不是密诏或者密文,而是国君刘煜的亲笔密信,这些亲笔密信是利用经过遴选之后的禁军呈送的。
在亲笔密信当中,刘煜在陈述了刘谓崖、刘景林父子的诸多罪状之后,格外的澄清了一点,那就是他这位莒国国君没有削藩的打算,他针对涿州的行动不是为了削藩,而是为了惩处刘谓崖、刘景林这两个狼子野心、图谋不轨的奸臣乱党。不过后世发现了一个问题,在莒国一众封臣当中,除了云州苍云府府爵刘森外都接到了这封亲笔密信,唯独国君刘煜的二哥刘森没有接到这封亲笔密信。或许是被疏忽了,或者是刘煜早已经对自己这个二哥有所怀疑了,后世众多研究者在漫长的岁月之中对于这个问题是耿耿于怀,但是终究没有任何人能够找到任何的确切证据,来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加以解释,这件事儿也成为了一件或许永远无法得以解释的谜团。
当然除此之外,为了即将开始的战争,刘煜也按照内阁讨论的结果做出了一些部署和决定。首先是刘煜撤换了向国和燕国两个属国的将领,撤换这两名将领的原因实际上很简单,第一向国、燕国两国处于涿州以北,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两个属国距离涿州太近,刘谓崖经营涿州多年,这两个地方的将领是最容易被他渗透、收买的。第二就是这两名降临是同太后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甚至是被视为太后一党的死忠,虽然自己的母后自从被赶出王宫之后是格外的老实,但是如果涿州叛乱的话,即使是刘煜也不敢保证自己的母后会不会又活了心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为了安全起见,刘煜还是决定撤换这两名将领。
针对这两名将领的撤换还是很顺利的,刘煜用两份圣旨便轻易的将这两个人从边关调回了国都新安城,在封赏了虚职之后,这两名将领便如同被软禁一样的住进了朝廷御赐的宅子,在边关吃了不少苦的这两名将领,在看到宅子之中的美眷如云便坠入了温柔乡,哪里还有什么警惕可言…
“孤该做的都做了,接下来就看黄大人这件事儿会办成什么样子了。”,所有事情几乎都安排妥当之后,国君刘煜长舒了一口气。
又是一日夕阳,不过这一次在滕元阁的阁楼上陪着刘煜的人,不再是只有贻清还有刚刚复职的兵部尚书肖光仁,自从当初率部回都之后,肖光仁借身体的缘故缩在了家中,等着国君砍掉他的人头,但是让他非常不安的是,回都之后国君批准了他养病的请求,但是并没有允许他告老还乡。上庸城战事结束,剿匪军回到新安城之后发生了很多事情,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对主帅韩青的能力以及坑杀俘虏的问题进行了大肆的批驳,甚至新安城还出现了在忠烈祠工地绝食、静坐的反抗活动。但是让肖光仁赶到格外疑惑的是,国君并没有将他这位督军退出去当替罪羊,更没有说过半句指摘他的话。这样已经洗干净脖子等死的肖光仁是分外煎熬,直到前几日首辅涂志远忽然造访,并且转达了国君的口谕要求肖光仁即可复工,而今天就在静书房的事务都处理完毕之后,国君将肖光仁挽留了下来,让肖光仁和贻清一起陪着自己登上了滕元阁。
“陛下圣明,有陛下这样的明君当政,是莒国的幸事,是百姓
根据后世在莒国相关档案之中找到的相关资料,这些密诏、密文是直接下发到各州府的,密诏主要针对的是各州州牧和各州州督,而密文则是直接发给各府府台的。因此实际上在黄其武还没有赶到昌黎城之前,朝廷起草的所谓《平叛檄文》的内容就已经被大多数州府官员掌握了,之所以说是大多数,完全就在于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府台可能一时半会儿还没有接到密文,另外一些关键地区的军政官员是没有收到密诏和密文的,因为这些人是在刘煜的调整计划当中的,为了避免提前走漏消息,刘煜采取了更稳妥的方式。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各地封臣以及各属国国公接到的并不是密诏或者密文,而是国君刘煜的亲笔密信,这些亲笔密信是利用经过遴选之后的禁军呈送的。
在亲笔密信当中,刘煜在陈述了刘谓崖、刘景林父子的诸多罪状之后,格外的澄清了一点,那就是他这位莒国国君没有削藩的打算,他针对涿州的行动不是为了削藩,而是为了惩处刘谓崖、刘景林这两个狼子野心、图谋不轨的奸臣乱党。不过后世发现了一个问题,在莒国一众封臣当中,除了云州苍云府府爵刘森外都接到了这封亲笔密信,唯独国君刘煜的二哥刘森没有接到这封亲笔密信。或许是被疏忽了,或者是刘煜早已经对自己这个二哥有所怀疑了,后世众多研究者在漫长的岁月之中对于这个问题是耿耿于怀,但是终究没有任何人能够找到任何的确切证据,来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加以解释,这件事儿也成为了一件或许永远无法得以解释的谜团。
当然除此之外,为了即将开始的战争,刘煜也按照内阁讨论的结果做出了一些部署和决定。首先是刘煜撤换了向国和燕国两个属国的将领,撤换这两名将领的原因实际上很简单,第一向国、燕国两国处于涿州以北,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两个属国距离涿州太近,刘谓崖经营涿州多年,这两个地方的将领是最容易被他渗透、收买的。第二就是这两名降临是同太后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甚至是被视为太后一党的死忠,虽然自己的母后自从被赶出王宫之后是格外的老实,但是如果涿州叛乱的话,即使是刘煜也不敢保证自己的母后会不会又活了心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为了安全起见,刘煜还是决定撤换这两名将领。
针对这两名将领的撤换还是很顺利的,刘煜用两份圣旨便轻易的将这两个人从边关调回了国都新安城,在封赏了虚职之后,这两名将领便如同被软禁一样的住进了朝廷御赐的宅子,在边关吃了不少苦的这两名将领,在看到宅子之中的美眷如云便坠入了温柔乡,哪里还有什么警惕可言…
“孤该做的都做了,接下来就看黄大人这件事儿会办成什么样子了。”,所有事情几乎都安排妥当之后,国君刘煜长舒了一口气。
又是一日夕阳,不过这一次在滕元阁的阁楼上陪着刘煜的人,不再是只有贻清还有刚刚复职的兵部尚书肖光仁,自从当初率部回都之后,肖光仁借身体的缘故缩在了家中,等着国君砍掉他的人头,但是让他非常不安的是,回都之后国君批准了他养病的请求,但是并没有允许他告老还乡。上庸城战事结束,剿匪军回到新安城之后发生了很多事情,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对主帅韩青的能力以及坑杀俘虏的问题进行了大肆的批驳,甚至新安城还出现了在忠烈祠工地绝食、静坐的反抗活动。但是让肖光仁赶到格外疑惑的是,国君并没有将他这位督军退出去当替罪羊,更没有说过半句指摘他的话。这样已经洗干净脖子等死的肖光仁是分外煎熬,直到前几日首辅涂志远忽然造访,并且转达了国君的口谕要求肖光仁即可复工,而今天就在静书房的事务都处理完毕之后,国君将肖光仁挽留了下来,让肖光仁和贻清一起陪着自己登上了滕元阁。
“陛下圣明,有陛下这样的明君当政,是莒国的幸事,是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