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厉的话音刚落,朝堂之上便又不少大臣手捧玉圭跪在了地上。
面对跪在地上那一片黑压压的官员,独孤云舟的眼角不禁有些抽搐,原本他还以为自己需要费些口舌才能煽动出舆论来,他现在虽然是皇储摄政,但是还远远不能达到皇爷爷那一言九鼎的地步,因此他还是需要百官的支持的,毕竟如果有官员不支持的话,极有可能会在战事从中作梗,那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一些不合群的人和一些败兴的事儿,比如此时,虽然有一大群官员跟着薛仁厉跪地请战,但同样也有那么一些官员依然屹立在朝堂之上,似乎不想同扈国开战。
独孤云舟眯着眼睛看向那些站的笔直的老梆子们,不用多看为首的一定是吏部尚书肖伟兴,吏部尚书常被人称为文官之首,而兵部尚书自然就是所谓的武官之首了,而这两个主导着文武两派的头子几乎就没有对付过的时候,即使皇爷爷当政的时候,这两个老梆子也没少斗过,皇爷爷自然有将他们一同都搞掉的机会和能力,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必然要学会驾驭朝堂,所谓帝王心术的核心要义就是要保证朝堂之上不出现铁板一块,而是多党林立,这样才能保证皇权至上,才能保证皇帝对于朝堂的完全掌控。
自己的皇爷爷在当政一甲子有余,这种事情自然是搞的游刃有余,但是独孤云舟可是刚掌权不久,面对朝堂之上已经相对固定的两派势力,夹在其中的独孤云舟还是有些心律交瘁的,当然独孤云舟也不是没有能够治住两派的利器,但是这个利器也不能总用,而且这利器也不知道还能用到哪天,对,独孤云舟的利器就是他那只在朝夕之间的皇爷爷。
虽然自从掌权之后,文武两派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的麻烦,但是独孤云舟却从未退缩过,甚至从一开始的被动应战发展到了现在的主动挑战,所以独孤云舟一撇嘴,先是让跪倒一片的大臣们起了身,然后便对吏部尚书肖伟兴说道,“看来肖尚书是不大认可这件事儿了,既然如此不如说说看。”
在老皇帝独孤秋歌当政后期,朝堂上的大臣们大多有一个非常直接的感受,那就是老皇帝有些刻意放纵朝堂结党,就在老皇帝的推波助澜之中,朝堂的结党速度可谓是极为惊人,到后来那些准备骑墙看戏的大臣们也大多不得不做出了选择,以至于两不相帮当墙头草的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老皇帝不但是放任朝堂结党,而且还不断的激化两党矛盾,只是文武对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剑拔弩张。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完全是老皇帝为接班人而早早布的一局棋,目的就是为了接班人能够利用着两党矛盾而站稳脚跟。
不论是肖伟兴还是薛仁厉实际上现在都已经看清楚了老皇帝的图谋,但是所谓骑虎难下,即使他们现在知道了老皇帝的算计,但是他们已经被裹挟着陷入了内斗的泥潭,想脱身又谈何容易呢?因此两党的内斗已经达到了空前的地步,但凡对方提出的议案几乎都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反对。
所以,就在肖伟兴在犹豫着是否符合对方的时候,皇储已经点了自己的名字,显然自己又一次被逼着站到了武派的对立面,肖伟兴想了想之后才对皇储说道,“回千岁话,老臣以为此时不妥。”
肖伟兴的一句老臣就让一旁的兵部尚书薛仁厉极为不爽,特娘的,老子刚才口称微臣,你特娘的竟然敢口称老臣,这不分明就是在伦理上占老子的便宜么?薛仁厉的剑眉瞬间便拧做了一团,眯着眼睛盯着正向皇储滔滔不绝、絮絮叨叨的说着话的肖伟兴。
肖伟兴显然也注意到了薛仁厉的目光,也明白薛仁厉极为在乎自己刚才在伦理上占的那点便宜,甚至还有些得意的撇了薛仁厉一眼,不过嘴上却从未停歇的说着,“千岁,使团遇袭确实是大事儿,更不提仁亲王殿下和许多同僚为
面对跪在地上那一片黑压压的官员,独孤云舟的眼角不禁有些抽搐,原本他还以为自己需要费些口舌才能煽动出舆论来,他现在虽然是皇储摄政,但是还远远不能达到皇爷爷那一言九鼎的地步,因此他还是需要百官的支持的,毕竟如果有官员不支持的话,极有可能会在战事从中作梗,那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一些不合群的人和一些败兴的事儿,比如此时,虽然有一大群官员跟着薛仁厉跪地请战,但同样也有那么一些官员依然屹立在朝堂之上,似乎不想同扈国开战。
独孤云舟眯着眼睛看向那些站的笔直的老梆子们,不用多看为首的一定是吏部尚书肖伟兴,吏部尚书常被人称为文官之首,而兵部尚书自然就是所谓的武官之首了,而这两个主导着文武两派的头子几乎就没有对付过的时候,即使皇爷爷当政的时候,这两个老梆子也没少斗过,皇爷爷自然有将他们一同都搞掉的机会和能力,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必然要学会驾驭朝堂,所谓帝王心术的核心要义就是要保证朝堂之上不出现铁板一块,而是多党林立,这样才能保证皇权至上,才能保证皇帝对于朝堂的完全掌控。
自己的皇爷爷在当政一甲子有余,这种事情自然是搞的游刃有余,但是独孤云舟可是刚掌权不久,面对朝堂之上已经相对固定的两派势力,夹在其中的独孤云舟还是有些心律交瘁的,当然独孤云舟也不是没有能够治住两派的利器,但是这个利器也不能总用,而且这利器也不知道还能用到哪天,对,独孤云舟的利器就是他那只在朝夕之间的皇爷爷。
虽然自从掌权之后,文武两派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的麻烦,但是独孤云舟却从未退缩过,甚至从一开始的被动应战发展到了现在的主动挑战,所以独孤云舟一撇嘴,先是让跪倒一片的大臣们起了身,然后便对吏部尚书肖伟兴说道,“看来肖尚书是不大认可这件事儿了,既然如此不如说说看。”
在老皇帝独孤秋歌当政后期,朝堂上的大臣们大多有一个非常直接的感受,那就是老皇帝有些刻意放纵朝堂结党,就在老皇帝的推波助澜之中,朝堂的结党速度可谓是极为惊人,到后来那些准备骑墙看戏的大臣们也大多不得不做出了选择,以至于两不相帮当墙头草的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老皇帝不但是放任朝堂结党,而且还不断的激化两党矛盾,只是文武对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剑拔弩张。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完全是老皇帝为接班人而早早布的一局棋,目的就是为了接班人能够利用着两党矛盾而站稳脚跟。
不论是肖伟兴还是薛仁厉实际上现在都已经看清楚了老皇帝的图谋,但是所谓骑虎难下,即使他们现在知道了老皇帝的算计,但是他们已经被裹挟着陷入了内斗的泥潭,想脱身又谈何容易呢?因此两党的内斗已经达到了空前的地步,但凡对方提出的议案几乎都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反对。
所以,就在肖伟兴在犹豫着是否符合对方的时候,皇储已经点了自己的名字,显然自己又一次被逼着站到了武派的对立面,肖伟兴想了想之后才对皇储说道,“回千岁话,老臣以为此时不妥。”
肖伟兴的一句老臣就让一旁的兵部尚书薛仁厉极为不爽,特娘的,老子刚才口称微臣,你特娘的竟然敢口称老臣,这不分明就是在伦理上占老子的便宜么?薛仁厉的剑眉瞬间便拧做了一团,眯着眼睛盯着正向皇储滔滔不绝、絮絮叨叨的说着话的肖伟兴。
肖伟兴显然也注意到了薛仁厉的目光,也明白薛仁厉极为在乎自己刚才在伦理上占的那点便宜,甚至还有些得意的撇了薛仁厉一眼,不过嘴上却从未停歇的说着,“千岁,使团遇袭确实是大事儿,更不提仁亲王殿下和许多同僚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