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便是微微一笑,甚至还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这位身穿着黑色棉袍的年轻人思衬了一下之后说道,“我们都是读书人,先贤留下的经典都集中反映了一点,那就是生而为人,无非就是忠孝仁义礼智信。韩青作为剿匪元帅,他做到了什么?当今圣上派他围剿椒金山,结果呢?十数万大军围山,竟然还让椒金山的土匪钻了空子跑到了上庸城,偌大的上庸城竟然会被那些土匪轻而易举的拿下。这是什么?作为主帅他不需要承担责任么?”
见年轻人望向自己,贻清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说道,“你继续说,有什么说什么。”
“哼,好。”,年轻人冷笑了一声,然后继续说道,“攻打上庸城的时候,土匪把城中的一些百姓推到城墙上当肉盾,他韩青竟然不顾百姓的死活,强令攻城,难道这是我们莒国的主帅么?保民卫国,就是这么保民卫国的么?上庸城攻下来之后,竟然还将所有的俘虏都杀了!古今中外,有过几个这种寡廉鲜耻之人!但是,就是这样的人,朝廷竟然还给了他一个忠烈上将军的封号,还重赏了他的家人,还要在这里给他建什么忠烈祠!要我说,就算将他挫骨扬灰都没有错!”
贻清微微点头,然后一脸平静的看向这位年轻人,然后问道,“说完了么?”
“完,完了。”,年轻人对于贻清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冷静,有些摸不到头脑的疑惑,竟然还因此有些结巴。
“好。”,贻清又是一点头,然后看向这些人说道,“那我就说说,看看你们这些人能不能理解。椒金山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眼中的威胁到了朔州、云州百姓,自从澹国末年的诸侯混战开始,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死在椒金山的土匪手中。朝廷一直想要解决椒金山的问题,但是其他的几个国家怎么可能会允许我们解决这种问题呢?有了椒金山这群土匪,我们的日子就不会好过,如果没有了这群土匪,那么在战争的时候,他们就没有了给我们捣乱的筹码。好在,当今圣上登基之后,周边国家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寻求同我们搞好关系,于是我们才有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解决椒金山的问题。必须要承认,让椒金山土匪流窜而出,这是剿匪军的问题,作为主帅的韩青依然是有责任的,即使是有人内外勾结导致的,也不能为韩青推脱责任,而这一点朝廷的文告之中也说的很清楚,我想也没有必要就这个问题继续纠缠下去了,因为我们是有共识的,就是韩青有责任,这是他的错误。”
贻清停顿了一下,见面前这些年轻人们似乎表现出反对的意思,便继续说道,“那我们再说攻城的时候,不顾百姓的死活的问题。上庸城号称是要塞,固若金汤。剿匪军一直在用投石车、攻城车连续不断的袭击,花了好多天,死了好多的将士才在上庸城打开了一个缺口,最终才拿下上庸城。战争的惨烈不是我们这些没上过战场的人,能够设想到的。战报当中记录了很多让人心疼的例子,上庸城外有护城河,为了能够在堵住护城河,让大军能够接近上庸城,无数的将士死在了靠近护城河的地方,死了多少?他们的尸体堆起来能有半人高!在攻城的时候许多将士被泼了火油,身上着起了大火,但是他们做出了选择,什么选择?就是远离同僚!他们害怕同僚被自己连累,便一直躲闪着,甚至为此而错过了扑灭身上火焰的机会。为什么?因为一个信念,就是必须要拿下上庸城,要洗刷掉让椒金山土匪流窜出来的耻辱!要洗刷掉上庸城沦陷的耻辱!更是要为丧命的同僚、百姓的报仇的信念!”
原本有些平静的贻清说到战场上的惨烈情况时,也不免红了眼睛,他心中甚至有一种想法,如果这些死去的将士知道他们保护的子民竟然是这样的,他们是否还愿意为了这些人而丢了性命?值得么?值得为了这样一群是非不分的人付出性命么?
贻清描述的这
这位身穿着黑色棉袍的年轻人思衬了一下之后说道,“我们都是读书人,先贤留下的经典都集中反映了一点,那就是生而为人,无非就是忠孝仁义礼智信。韩青作为剿匪元帅,他做到了什么?当今圣上派他围剿椒金山,结果呢?十数万大军围山,竟然还让椒金山的土匪钻了空子跑到了上庸城,偌大的上庸城竟然会被那些土匪轻而易举的拿下。这是什么?作为主帅他不需要承担责任么?”
见年轻人望向自己,贻清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说道,“你继续说,有什么说什么。”
“哼,好。”,年轻人冷笑了一声,然后继续说道,“攻打上庸城的时候,土匪把城中的一些百姓推到城墙上当肉盾,他韩青竟然不顾百姓的死活,强令攻城,难道这是我们莒国的主帅么?保民卫国,就是这么保民卫国的么?上庸城攻下来之后,竟然还将所有的俘虏都杀了!古今中外,有过几个这种寡廉鲜耻之人!但是,就是这样的人,朝廷竟然还给了他一个忠烈上将军的封号,还重赏了他的家人,还要在这里给他建什么忠烈祠!要我说,就算将他挫骨扬灰都没有错!”
贻清微微点头,然后一脸平静的看向这位年轻人,然后问道,“说完了么?”
“完,完了。”,年轻人对于贻清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冷静,有些摸不到头脑的疑惑,竟然还因此有些结巴。
“好。”,贻清又是一点头,然后看向这些人说道,“那我就说说,看看你们这些人能不能理解。椒金山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眼中的威胁到了朔州、云州百姓,自从澹国末年的诸侯混战开始,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死在椒金山的土匪手中。朝廷一直想要解决椒金山的问题,但是其他的几个国家怎么可能会允许我们解决这种问题呢?有了椒金山这群土匪,我们的日子就不会好过,如果没有了这群土匪,那么在战争的时候,他们就没有了给我们捣乱的筹码。好在,当今圣上登基之后,周边国家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寻求同我们搞好关系,于是我们才有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解决椒金山的问题。必须要承认,让椒金山土匪流窜而出,这是剿匪军的问题,作为主帅的韩青依然是有责任的,即使是有人内外勾结导致的,也不能为韩青推脱责任,而这一点朝廷的文告之中也说的很清楚,我想也没有必要就这个问题继续纠缠下去了,因为我们是有共识的,就是韩青有责任,这是他的错误。”
贻清停顿了一下,见面前这些年轻人们似乎表现出反对的意思,便继续说道,“那我们再说攻城的时候,不顾百姓的死活的问题。上庸城号称是要塞,固若金汤。剿匪军一直在用投石车、攻城车连续不断的袭击,花了好多天,死了好多的将士才在上庸城打开了一个缺口,最终才拿下上庸城。战争的惨烈不是我们这些没上过战场的人,能够设想到的。战报当中记录了很多让人心疼的例子,上庸城外有护城河,为了能够在堵住护城河,让大军能够接近上庸城,无数的将士死在了靠近护城河的地方,死了多少?他们的尸体堆起来能有半人高!在攻城的时候许多将士被泼了火油,身上着起了大火,但是他们做出了选择,什么选择?就是远离同僚!他们害怕同僚被自己连累,便一直躲闪着,甚至为此而错过了扑灭身上火焰的机会。为什么?因为一个信念,就是必须要拿下上庸城,要洗刷掉让椒金山土匪流窜出来的耻辱!要洗刷掉上庸城沦陷的耻辱!更是要为丧命的同僚、百姓的报仇的信念!”
原本有些平静的贻清说到战场上的惨烈情况时,也不免红了眼睛,他心中甚至有一种想法,如果这些死去的将士知道他们保护的子民竟然是这样的,他们是否还愿意为了这些人而丢了性命?值得么?值得为了这样一群是非不分的人付出性命么?
贻清描述的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