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现在能用的,也只有范仲淹一人而已……”



赵祯长叹了一声。



寇季笑着道:“官家想用张方平的话,也不会有人阻拦。”



在大宋路改府制以后,大宋府一级的主官,几乎就相当于以前路一级的封疆大吏。



这一类官员的任命,已经不是吏部可以决定的了。



这一类官员无论是升官还是贬官,都是由政事堂商议,由赵祯裁决的。



也就是说,这一类官员的任免,都是赵祯说了算。



政事堂和吏部顶多是给一个参考。



赵祯非要擢升张方平入京的话,谁也拦不住。



赵祯瞥了寇季一眼,摇头笑道:“张方平资历还差了一些,年龄也差了一些。税务司主司,可是一个重要的差事,需要一个老成持重的人坐镇。



就范仲淹吧。”



寇季点了点头,问道:“那官家打算将范仲淹调遣回京以后,安置在什么地方。税务司现在还不能放在明面上,所以一切都必须暗中进行。



可似范仲淹这一类的官员,回京以后总的安排一个重要的职位才行,不然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赵祯思量着道:“暂时放在一字交子铺。曹佾离京以后,一字交子铺的总管一直处在空缺当中,朕虽然物色了一个人选,但是其资历太浅,压不住人。



让范仲淹出任一字交子铺总管,刚好可以压住人,为他提供便利。



如此一来,范仲淹自己做起事情也会十分便利。”



寇季笑着点头问道:“那官家可考虑好接替范仲淹的人选?”



赵祯一愣,盯着寇季问道:“四哥还有推举?”



寇季笑着摇头。



赵祯感叹道:“朕还以为四哥还有人选推举。”



寇季笑着道:“臣只是觉得,范仲淹在陕西府做出的政绩不容易。所以挑选继任者的话,最好能挑选一个中庸一点的。如此一来,也不会大改范仲淹在陕西府施行的政令。陕西府也能依照现在政令,持续发展下去。



若是挑选的人选过于出众,有许多自己的想法的话,到了陕西府以后,难免要依照自己的想法修改陕西府施行的政令。



陕西府现在发展的时间还很短,不做任何尝试,就冒然修改陕西府施行的政令的话,很有可能会破坏如今陕西府发展的趋势。”



赵祯点头道:“朕在选人的时候,会仔细考虑此事。朕也会召见朕选出来的人,到时候叮嘱他一二。”



寇季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言。



赵祯又陪着寇季闲聊了一些宫里的趣事,就起身告辞了。



寇季将赵祯送到了竹院门口,回到了府里。



此后几日。



汴京城内风平浪静。



江南、河西两地募兵的事宜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有吕公著率先打开了局面,其他人照方抓药,募兵的事宜就容易了许多。



虽然有一些人使用了吕公著的法子以后也没有募到兵马。



但大部分人还是按照计划,完成了吕夷简交代给他们的任务。



一封封募兵完成的奏疏送到了汴京城里以后。



吕夷简笑的十分畅快。



政事堂内。



吕夷简大笑着,将手里的一封募兵完成的文书递到了王曾手里,笑着道:“第十三封了……募兵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一百万,算上官家此前招募的,总共一百六十万了。



距离官家分派下的两百万的数目,还差四十万。



我预计,再有不到一个月,官家所需的两百万兵马就能全部招募齐全。



到时候我就能向官家交差了。”



王曾从吕夷简手里拿过了募兵文书,一边观看,一边感慨道:“为了帮官家凑齐两百万兵额,你没少得罪人吧?”



吕夷简脸上的笑容瞬间变得有些僵硬,他语气有些生硬的道:“我堂堂同中书门下平章,大宋宰执,还怕得罪人?”



王曾放下了手里的募兵文书,指了指身旁不远处的一堆奏疏,道:“这都是江南和河东等地的官员弹劾你们的奏疏。



再过一些日子,等江南和河东的豪门大户,跟他们背后的一些姻亲联系起来以后,恐怕会更多。



他们中间可是有不少有分量的人。



奏疏我们根本没办法拦。



官家看过他们的奏疏以后,少不了要训斥你一二。”



吕夷简不屑的道:“训斥就训斥,我要是怕被官家训斥的话,我就不做官了。我所作的一切都是官家授意的,他们在官家面前弹劾我,根本没有多大用处。”



王曾苦笑了一声道:“话虽如此,可你们吕家在此次的风波中,受伤可不小。据说江南和河东等地的大商户,已经暗中串联在了一起,拒绝跟你们吕家的商队做生意。



你们吕家如今的生意收入,少了足足四成。



以后恐怕会更多。



你族里的人,就没埋怨吗?”



吕夷简冷哼了一声道:“做大事,总是要有敷出的。为官家募兵一百四十万,我吕家只是折损了四成岁收,根本不算什么。



官家会记得我的功劳,也会看到我吕家的损失。”



王曾见吕夷简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也就没有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他叮嘱道:“你尽快让下面的人将剩余的兵额征满,尽快向官家交了差事,等风头过去了,你吕家的生意也许会有所回升。”



吕夷简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提笔给还没有完成募兵任务的几个人写信。



写完了信以后,吕夷简派人快马送出了汴京城。



就在吕府的仆从策马离京去送信的时候。



一个四旬上下的人,着一身青衣,带着两个随从,悄无声息的入了汴京城。



到了汴京城以后,他并没有急着去吏部递册,而是稍微打听了一下,直奔寇季所住的竹院。



到了竹院门口,让门子进去通禀了一声后。



寇季就出现在了竹院门口。



四旬上下的人,见到了寇季,赶忙躬身施礼。



“学生范仲淹,见过先生……”



寇季站在竹院门口,看着眼前的范仲淹,有些难以置信的道:“你怎么把自己弄成了这副面孔?”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北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圣诞稻草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圣诞稻草人并收藏北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