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止是湖南岭南的商人们兴奋,其实对于南唐的商人们而言,灭国还是有好处的,比如,多了一片市场。



官商勾结,在大唐还属于萌发阶段,但在南唐,却属于大成。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几百均作者,以为自己很牛逼,进了一个大神群后,使劲的吹牛逼,水群,结果:



陈洁南:你是大佬!



鹿食萍:大佬牛逼



辰东:给大佬送棺材……



……



南唐的商贾。已经不能称作是商了,而应该是大鳄。



华夏五百强与世界五百强的区别。



一般而言,文人耻于言利,但南唐却反过来了。



杨吴时期,徐知谔在润州任团练使时,曾经“作列肆于牙城西,躬自贸易”。也显然不在城中规定的贸易之地,这种近乎“偷偷摸摸”的交易受到了他爸爸,当时的丞相徐温的批评。



由于利润丰厚,象徐氏这样的开国显贵经商,这样的重臣,都卷入了商品交易的潮流之中,不可自拔。



在这种重商的环境下,南唐的赋税节节升高,年入超过七百万。



记住,这不是粮食,只是纯粹的铜钱和布匹,到宋真宗时,北宋的财政才不过两千万。



这种重商,不但城市里商业繁荣,农村里也商机多多。



草市,圩场很是兴旺,不少圩市升为县或者置为镇,如新置海陵东洲镇,清江,海陵,如皋等升为县,泰州则升为州,成为江北重镇。



当时的大商贾,比较有名的叫周宗的。



他是南唐开国元老。



“既阜于家财而贩易,每自淮上通商,以市中国羊马”,成为政客与富商双料货。



由于其交易规模巨大,闻于中原,以至周世宗兵谋渡淮时,竟想出了将士兵蒙上羊皮,伪为周家商队的计谋。



这样的跨国大商,对于国家的归属感很低。



商人与官员结合,让南唐国力不断地衰落,以至于每年五十多万的贡赋,都拿的艰难。



大商人的囤积居奇,一度使南唐财富集中到了商贾手中,李煜即位之初,国库储备不足以向宋进贡,不得不从金陵富商那里购得绢品以充贡物。



因为特权阶级,在权力的庇护下,是不想纳税的。



可以说,他们是某种意义上的东林党。



南唐治理,举步维艰。



可以说,在封建社会,纯粹的商人是发展不起来的,必须官商勾结,这也是为何古代一直强调重农抑商的。



重农抑商,抑制的不止是商人,而是官商勾结。



回到四川。



在七月十六日,王全斌带领着他的四万兵马,来到了成都。



不过,在临走前,孟昶还是有点良知的,他在府库中存留一些钱粮,就是想让王全斌节制一点军队。



对于这些钱粮,若是在攻蜀之前,王全斌等一将校,心中还是非常满意的。



但是,这一路上见识了许许多多的财赋,这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大唐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兰彻二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兰彻二世并收藏大唐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