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情报的探索,无论是何时,一直是最要紧的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何来知彼,还不是依靠着细作,收集情报。



身处在中原,赵匡胤有些自己的消息网络,甚至,还有的人自己投靠,零零散散,让他对于整个天下,有个大概的认识。



中原,对于天下人来说就是正统,就是大事,所以他们或多或少的都对于中原有些畏惧,为了未来,就传探消息。



比如,历史上的李重进,还有后蜀,以及南唐,其实都是内奸在发挥作用,尤其是南唐,沿江的布置,以及兵马数,对于赵匡胤而言,完全是一清二楚的,没有秘密可言。



名义这个东西,真的是很奇妙,有一种三两拨千斤的作用,让人可以毫无心里障碍的进行反叛。



赵匡胤这些时日以来,心情阴暗不明。



好消息是,大军在巴蜀前进瞬间,果然如同描绘中的一般,粮仓,军队,都在已知的位置,从而有效的缓解了禁军的饷钱问题,以及粮草问题。



俘虏的钱财,已然让禁军发了一大笔财,而且,更加促进了禁军的战心。



对于东京朝廷而言,无须大规模的运粮,有效的缓解了财政困难,让赵匡胤神色宽松了不少,心里多了一丝底气。



但,对于金陵的被围,他就如同吃了一颗老鼠屎一般,恶心的不行。



以他的见解,绝对清楚,四万兵马攻不下金陵城,不然郭荣早就毕其一役了,还能让它苟延残喘吗?



但,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若果真出了差错,朝廷又没有水师,钱粮更是少有,谈何来动员军队?



所以,这些时日,赵匡胤一直在练习毛笔字,作为皇帝,识文断字只是初级阶段,更是要读懂奏折中的隐含信息。



权术的变幻,自然莫测高深。



“陛下,紧急军情!”贴身宦官急匆匆地赶来,气喘吁吁,在这夏日,额头很多汗水。



这一番打岔让赵匡胤的字毁了,他只是可惜地摇摇头,随口说道:“给我!”



“诺——”



赵匡胤对人一向很宽厚,与郭荣那种严刑峻法不同,他对于官员们很是宽松,一般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很得大臣的拥护。



至于什么不杀士大夫,简直是妄言,赵匡胤从来没说过,他这两年也杀了不少,实在太过分了,忍不下去。



士大夫都宽厚了,自然更宽厚的对待将校们,所以人人交口称赞,都言赵官家仁厚。



“怎么可能。这不可能!”赵匡胤黑脸瞬间煞白,他着实不相信,竟然有这番情况。



“让诸位相公们过来,有要事商议!”赵匡胤连忙说道,急切地收拾衣物。



很快,包括赵普,范质等相公,皆聚集而来,所有人都因为这件事,而震惊地无可复加。



当时,为了收揽后周官吏的心,赵匡胤依旧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为相,再让赵普为枢密使,政事堂拥有四位相公。



几个相公们,对于军事不在行,但对于政治很了解,一个个颇有些焦虑。



范质直接道:“金陵一破,江南垂手可得,若是李嘉再识趣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大唐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兰彻二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兰彻二世并收藏大唐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