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得知留从效命不久矣的时候,叹了几口气,然后再笑道:



“对于漳、泉两地百姓而言,这是坏事,对于那些野心家而言,就不同了!”



“陛下可是言伪国、吴越?”王宁脸颊削瘦,穿着比较单薄的长袍,而不是官袍,人显得很儒雅,仿佛个教书先生。



所以,他一本正经起来,还是带着点气势的,文人的气势,让你不自觉地正视他。



“没错,闽国一分为三,区区漳、泉二州,就有数十万人口,再加上商贸,除了地盘小些,与一国并无差别!”



“而且,兵卒孱弱,久不经战事,对于诸国而言,与幼童抱金于市集无异!”王宁轻声说道,好像是轻笑,又好像是兴奋。



作为军机处大臣,宰相,负责于军事战略方面的文臣,王宁已然与普通的官员不同,他关心的重点,则在于军事。



对于五军都督府的接触,比尚书省六部还要熟悉,接触的武夫比文臣还多,而且,平日里对于禁军和周边各国,一直持有关注。



政事堂四位宰相,首相崔泉和次相赵诚,负责于平日里的政事,以及大的决策权;而孙钊,则作为财相,负责于转运使和户部,也算是权势炙热。



而他,就是负责军政方面的,与中原的枢密使并不他样,只是军机处还可以与户部、工部、五军都督府等部门,在战时进行指挥,平日里则清闲的很。



打仗则是他最大的期望,这是证明政绩实力的最佳表现。



得知清源军的状况,他甚是欢喜,迫不及待地说道:



“如此一来,反而是对于咱们大唐而言,是个好机会,这南地三国,伪国胆气已丧,连区区的蛮兵也胜不过,虔州一空,吴越自来孱弱,苟且偷安,唯中原为首是瞻。”



“大唐若战之,如探囊取物。”



看着王宁一本正经地说着,对于战争似乎毫不在意,这可是数万人的战争决定是整个南方的结局,影响几百万人。



李嘉叹了口气,屁股决定脑袋,负责战争的,自然喜欢战争,兵越多越好,仗越多越好,而负责户部的宰相,自然更不想打仗,源源不断地流出金银,看着就难受,所以巴不得天下太平。



所以,对于王宁而言,那一颗颗人头,其实就是他这个军事大总管的功勋,打仗了,他这个存在感不强的宰相,才会有存在感。



“以一敌二?早知道,北边的邻居可不安宁,最近动作不断啊!”



李嘉虽然愿意,但还是装作一副为难的表情,这是他多年皇帝得出的经验:皇帝哪怕非常想做一件事,也不要主动提出来,态度不能表现太明显。



何也?



因为表态度的事情若是不成,丧失的则是皇帝的威信。



而若是借由其他人提出,成功了,他这个皇帝自然大涨威望,毕竟官场流行功出于上,而若是失败了,也有背黑锅的。



比如,汉景帝七国之乱,是汉朝廷违背了诺言,实行削藩,所以,皇帝不能有错,只能是杀晁错,让七国之乱,从正义执言,变成了逆乱,朝廷成为正义的一方,结束自然很快。



晁错则是背黑锅的,皇帝依旧圣德无缺,要是皇帝主动削藩,到时候可难下场了,不过背锅侠很多,倒是不缺。



“中原?陛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大唐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兰彻二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兰彻二世并收藏大唐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