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项有利于朝廷的制度,政事堂自然不会反对,只是对于纳贡,则有些腹议。



不外乎大唐上国,物华天宝,乃天下最厉害,最文明的国度,应有尽有,对于藩属国,则尽量的宽宏大量,显示咱们大唐的广阔心胸。



不要汲汲于财货,要以善待人。



说白了,李嘉这种剥削藩属国的行为,不符合圣君的传统,有损其威严。



再加上文人自尊自大,藐视天下的心态,认为其他国家鸟不拉屎,穷的都没鞋穿,你还剥削人家,有没有同情心?



这种思维是很正常的。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本土对外需求很小,除了黄金白银外,也只有香料能占据一席之地了。



但,出口却是极多的,丝绸,瓷器,书籍,占据了大头,这是拳头产品,几乎每个国家都需要。



如今,茶叶,铁器,铠甲,玉器,漆器等,也开始产出,广受欢迎。



由于西域的断绝,吐蕃的分裂,以至于让颇有中独孤求败的感觉,看待其他国家,就像是现代人看非洲一样,满满的可怜。



人家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了,皇帝你还好意思要求人家纳贡?



对此,李嘉毫不理会,装作看不见,直接要求政事堂施行,而且,还要编入大唐会典,成为一项切实的制度。



这可都是钱啊!



吴越国每年上贡翻倍,二十万贯钱,六十万匹绢,价值一百多万贯,可以说,很好的补充了大唐的国力。



就算是高丽,也有五万贯,外加五万石粮食,也不是个小数目,刚好囤积起来,作为北上的军粮。



若是大理国,渤海国,乃至于真腊国,也多多少少出点,来个几万贯,加在一起,也不是个小数目。



每年来一趟,光靠吸血,就能让大唐财政宽裕许多。



甚至,李嘉都有些舍不得打吴越了,产出实在是太令人高兴了。



只是,一想到打下吴越国,赋税甚至比这还要多几倍,那就更令人兴奋了。



“大理国、渤海国,真腊国,其纳贡多少,政事堂可以参考一下高丽国,比如大理,其地多铜山,可以让其纳铜,以此类推,必要其纳贡入朝,方肯罢休!”



李嘉懒得去对这几个小国进行规划,直接交给政事堂去办,因地制宜的纳贡,多人性化,不能太死板了。



“喏——”宰相们脸色不太好,君子谈利,总有些奇怪,但乱世多年,早已经习惯了国主谈钱的传统。



比如孙光宪,他就不以为然。



南平国国小民寡,可怜的很,甚至经常劫掠贡品来缓解财政问题,以至于高氏有高癞子的外号。



一个铜钱都得紧着花。



如今的大唐,虽然地域广阔,但年入上千万贯,可以说令人羡慕嫉妒了。



“陛下,这些纳贡,不知是纳入户部,还是内库?”



孙钊虎视眈眈,这么一大笔钱,对于朝廷来说真是大补啊!



“朝廷如今也不缺乏钱粮,至于这般吗?”



李嘉无奈地笑了,看着几位宰相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大唐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兰彻二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兰彻二世并收藏大唐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