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这是第一次知晓江西、江宁二府的收税困难。



在打败南唐之后,他得知两府一年能收六百多万石粮食和钱财,瞬间乐不可支。



这可抵得上岭南三府,外加湘西、荆南、长沙六府,以二敌六,而且在人口、经济上形成碾压状态。



除了两川,别的都只能拜下。



结果,详细了解一下,这还只是没有深入,真正的深入一下,翻个倍应该差不多。



江西、江宁,人口三百多万,如果算上被隐秘的人口的话,起码也得四百万,一年两收,六百万石粮食,人均一石半,但许多大户阡陌纵横,这样一算,肯定是收少了。



“转运使司衙门必须用点力气了!”李嘉皱起眉头,他感觉,这些遗漏掉的钱粮,就是从他的口袋里偷走的,分外的难受。



宗族、地形、官吏。



这是挡在赋税之上的三座大山,必须给搬掉。



古代王朝,其强调的根本,就显著的标志,就是赋税的多少。



比如,明朝洪武初年,年入粮食三千万石,到了永乐,就是两千多万石,到了万历,只有一千多万石,赋税呈断崖式的下跌,从而显示王朝的崩溃趋势。



况且,我这边要说一下,古代收税,并不是像拿着鱼鳞册这种土地登记表,然后按图索骥去收税。



真正意义上的实行全国田亩统计,几千年来,只是在明初,洪武年间实行过,之后几百年,也从未真正意义上的勘测过。



并不是所有的皇帝,能有朱元璋这般的魄力和能力。



比如,李嘉看到的收税,转运使司衙门从来不报有多少田地,只是呈现出总数字,比如哪个府多少万石等。



来到这个世界好几年了,也当了好几年的皇帝,李嘉还不知晓自己统治下的朝廷,有多少田地,只知道个大概的数,约莫一百来万顷,人均一下,每人十亩。



所以,朝廷收税,依赖于地方官吏,能力强的,地方豪强低头,收税就高,能力弱的,收税就低。



而朝廷的赋税,每年都不一样。



这就显露出李嘉设立转运使司衙门的高明之处。



因为地方官吏首要的任务,就是安稳地方,再是治安、教化,然后才是赋税,税少了,就说藏富于民。



但转运使司衙门不一样,那些官吏们升官,只有一条,谁收的赋税多,就升官,赋税少,就撤职,征收赋税的多少,决定前途。



虽然不可避免的有苛刻残酷的地方,但牺牲些许利益,让朝廷钱粮丰富,又算的了什么。



“臣以为,江南地区的赋税增长乏力,就是因为地方实力强劲,陛下可仿汉制,迁徙地方豪强入湖南,从而一举击破其顽固!”



胡宾王见到皇帝动容,立马乘热打铁,诉说道,一脸严肃诚恳。



“这……”闻言,李嘉愣了,又敲了敲其二十来岁的模样,这才想起其年轻气盛。



年纪比我大,怎么如此沉不住气呢?



“不急于这一时!”皇帝摇摇头,否决了这个提议。



迁徙地方豪右,这是汉朝贯用的招数,就是为了中央集权,再添加关中的人口,后期之所以放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大唐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兰彻二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兰彻二世并收藏大唐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