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算,差点就……幸得江宁伯不辞辛苦从福建赶来搭救。俗话说得好,功高莫过于救驾,江宁伯立下如此大功,您就不打算封赏他么?”



“哦……你说的是这个啊!”朱由校一听就笑了起来,摆了摆手,“此事朕自由主张。”



看到朱由校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张嫣却急了:“陛下,什么事您都可以缓,唯独这件事却是缓不得啊。”



“嗯……”



朱由校不解的看向了张嫣,“梓童,你怎么这么急?”



张嫣急道:“陛下,按理说您要如何封赏江宁伯,全凭您乾坤独断,后宫是不能干预政事的。但今日臣妾就算是逾制一回也要说了,江宁伯为我大明屡立大功,先是在福建平定海寇重建水师,接到您的急召后又日夜兼程赶来救驾,可谓是劳苦功高。而您作为一国之君,若是不能做到赏罚分明,如何让人信服?长此以往恐怕就要令有功之臣心寒啊!”



朱由校看着面露焦急之色的张嫣,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一把搂住了张嫣笑道:“梓童过滤了,朕岂是刻薄寡恩之人,江宁伯立下如此大功,朕又岂能不赏,你放心好了,封赏的旨意如今应该已经到了杨峰的府邸中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江宁伯杨峰勤于任事,有大功于国……今特加封为江宁侯,并赐丹书铁券,钦此!”



就在朱由校和张嫣讨论杨峰的时候,我们的主角刚回到府邸中就接到了来自宫中的圣旨,当太监宣布完旨意后,府中的下人全都开心的欢呼起来,平日里总是习惯了板着脸训人的大管家杨来顺也难得的没有出来制止他们。



所有人都知道老朱家对于爵位是出了名的吝啬,除了在开国之初以及靖难的时候封了一批功臣之外,有明两百多年以来能够封爵的人十根指头都数得出来,不少人甚至断言,老朱家的历任皇帝或许性格各不相同,但在对爵位的吝啬上绝对是一致的,也有人戏称恐怕有明一朝老朱家都不会再给人授予爵位了。



不过这个预言近年来却被人打破了。



杨峰……这个出身平凡的家伙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从卫所千户一路犹如做火箭般蹿升,从伯爵到侯爵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最难得的是皇帝还赐给了他丹书铁券,这也意味着只要他这一脉不自己作死犯下诸如谋逆等大罪,他家的爵位就可以和大明王朝一起永远存在下去,古人所说的光宗耀祖说的就是杨峰这种事了。



只是我们这位忠心耿耿的杨来顺管家心里还是有点遗憾,自家的伯爷(现在应该称呼他为侯爷了)的正室竟然是一名蒙古女子而不是汉人女子,否则就更加完美了。



大家不要怪杨来顺有这样的想法,要知道十七世纪的大明民族自豪感还是很强的,绝大部分老百姓都以自己汉人的身份为荣。不像几百年后某些精英和买办,看到洋人比看到亲爹还热情,洋人就算是丢了辆自行车都当成了头等大事来办。



朝中的大臣们对于杨峰封侯也并不感到太意外,毕竟这厮跟皇帝的私交那么好,前不久又救了朱由校的性命,封个侯爷什么的实在是太轻松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封爵这种事内阁官员们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这是老朱家的私事,他即便是心里不满也只能私下里说说而已。



杨峰知道自己在京城的时间不会太多,毕竟福建还有一大摊子事情呢。所以这段时间他除了奉诏进宫偶尔训练,其余的时间就是陪伴海兰珠等三女,在他的辛勤耕耘下,大半个月后海兰珠也传来了有身孕的消息,而这个时候杨峰也要离开京城准备回福建了,毕竟他离开福建已经一个多月了,想必那里的事情已经堆积如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我在明朝当国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千斤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千斤顶并收藏我在明朝当国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