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在这儿比在现代的出镜率要高得多。



这样一来,给屠户小哥们留下的客源和需求便不是很多了。



没有特殊情况,不是特殊日子,每家的销售量估计都比较稳定。



大家都习惯于在自己常买的摊位消费,你就是想多卖一些都很难。



还有一点,从她到过的五个院子里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按道理小家伙、老人、“高中生”、学区房和胖大姐家并不完全都是底层家境的人家,但他们偏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似乎没有任何一家喂了猪。



在现代农村,在父母那辈,几乎家家都喂猪,条件好点的甚至喂好几头,甚至十几头,条件差的一年也要喂个一两头。



基本没有不喂的,因为喂一头猪到年尾不拿来自家吃,就能卖些钱。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经济来源,所以绝大部分家庭哪怕缩衣节食也会留下来年捉猪仔的钱。



你非说要是小家伙家里就是那种少数的贫困家庭,喂不起,勉强说得通。



但其他四家同样没有养猪,是为什么呢?



这时候的县城大家住的跟乡村一样是院子,可不存在楼房不方便喂猪这样的理由。



那么只能说,这时候养猪的人真的不多。



所以,即便想多杀一头猪,找不找得到卖猪的人都是问题。



可屠户小哥收入不高,她就能不当一回事吗?



当然不是。



该给还是得给,对方维生越艰难,不是更该弥补和感激对方的付出吗?



只是,她原来以为小哥的收入除了那些店铺外,应该是站在他们这些摆摊的顶端了,至少是她的三倍的样子。



现在看来他们竟然都差不多。



她应该自豪了吧,这点小买卖竟然赶上卖猪肉的了。



不过,她知道多亏了蛋糕还没人仿制出来,否则失去这张最大的饭票,她想维持现在的收入水平很难。



如果没有蛋糕,收入直接会减半。



可冯时夏不同意不给,赵弘诚也不同意给啊,两人好一番推拉,最后赵弘诚拿出一个银锭。



“我就拿这些,等会去集风楼交半年摊位费,剩下的我收下了,行了吧?”



冯时夏瞪大眼,这交了茶水费还能剩多少?



100铜币?



可能还不到。



还不够三斤肉的钱?



这行?



不行。



冯时夏在脑海里盘算一番,又拿出一个银锭给对方,唬着脸坚决不肯再少了。



赵弘诚苦笑连连,外头人多口杂,他又不好直接开口自己每天挣多少钱。



主要也有些不好意思,自己挣的那点钱连阿姐的零头怕是都不到的。



可这场景下,他没办法,还是得把话说明白才好。



冯时夏看着油纸上那个100铜币的写法简直惊呆了,那是自己惯常写价格的法子,不会认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长夏江村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浮生困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浮生困梦并收藏长夏江村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