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被封为:秦王武傅、陕西行都督府佥事、巩昌侯,食邑一千五百石,赐予世袭的凭证。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又命父亲攻伐蜀地,攻克汉州、成都。父亲战功赫赫,几乎无人能敌,不料在回京第二年(1384年)去世,朱元璋辍朝三日,追赠陕国公,谥“宣武”。同年冬,葬于聚宝山之原。”我的目光缓缓的转向了我和若锦的孩子身上,将父亲的生平战功向若锦娓娓道来。



“明轩,你也是将门之后,本该高官厚禄,又怎会晕倒在郊外路间,被母亲所救呢?”柳若锦惊道。



“这要从百官之首的左丞相胡惟庸说起了,胡惟庸此人颇有才干,又懂得察言观色,甚得朱元璋的宠信。但自从他当了多年独相,异常自负,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都先拿来看,凡是陷害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各方面热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夫,竞相奔走于其门,贿送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不可胜计。大将军徐达极恨他奸恶,从容地告诉了朱元璋。胡惟庸于是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图谋害徐达,但被福寿揭发。”



“那时,已是大将军的徐达和刘基,前后向朱元璋揭发于他,他虽未能谋害掉徐达,被趁探视刘基病情之时,对刘基下肚,将其毒害。后,他又与太师李善长相勾结,他权势更盛。在他定远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笋,出水数尺深,献媚的人争相说这是祥瑞之兆。还说他祖父三代的坟墓上,晚上都有火光,照亮夜空。连番吹捧之后,他骄纵一时,从此有了异心。”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国来进贡,胡惟庸等人不报告朱元璋。宦官出来见到了,便进宫奏告朱元璋,朱元璋了解原委后,欲对胡惟庸重判。第二年正月,又有多人联名告发了胡惟庸。朱元璋大怒,下令廷臣轮番讯问,将胡惟庸诛杀。”



“胡惟庸死后,他造反的阴谋还没有全部暴露,直到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五月,胡惟庸的逆谋进一步大显,朱元璋大发雷霆之怒,肃清逆党,被诛杀者达三万余人。又做《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此案株连蔓引,直到数年之后,还没有清除干净。”



“因‘胡党’而受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竟有一公二十一侯,已故父亲郭兴也牵扯到其中,不但被朱元璋消除了爵位,还有灭家门之意。跟随父亲多年的秦大叔舍命将我带出,誓死要为郭家留下血脉。”我的眼中闪烁着泪光,悲痛得望着柳若锦又述说道。



“明轩,你如今是否还有恨意?”柳若锦紧紧握住我的双手,柔声道。



“有恨意又如何?我能单枪匹马杀进皇宫吗?再说‘胡惟庸案’颇多谜团,父亲到底有没有牵涉其中,谁又能说清楚呢?”我无力得望着柳若锦的双手,缓言道。



“按说,你父亲回京的第二年便去世,就算参与其中,也必定无太多过错。”柳若锦疑虑道。



“战功赫赫的父亲,虽在应天府的时日不多,但是却手握重兵,更让皇家忌惮。倘若,真有反叛之心,与应天府之内的胡惟庸里应外合,朱姓江山岂不危在旦夕?朱元璋又怎会放过彻查父亲之过呢?”我心如刀割,道。



“明轩,你可自行调查,如若父亲无反叛之心,也可禀明圣上,恢复你郭家的往日荣耀。”柳若锦皱了皱眉头,若有所思道。



“无用的,过往之事,岂能轻易查明?再者父亲已故多年,又无法询问到他本人任何细节,此事难于登天。就算是我查明了父亲的清白,仅我一人之力,又怎能上达天听?如今,朝堂之上,提到‘胡惟庸案’,人人自危,不敢多言,谁又愿为父亲请命呢?”我心灰意冷,道。



“难道,就这样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仗剑皇子闯天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叹清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叹清萧并收藏仗剑皇子闯天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