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盈野”这事儿李解干起来没压力,李县长当年还是工头那会儿,是真见过杀人盈野,武装跟政府军死磕,然后李工头开着翻斗车,载着一窝浪迹天涯的多国背包客疯狂流窜。



但是“杀人盈城”……干不来,干不来啊。



从成本上来说,把薛城屠个干净,其实是最好的。反正江阴邑也管不到薛城,这地盘打下来也就是干瞪眼用。



就算吴国把力量投送到了逼阳城,可这儿地界是什么鬼?四战之地!



要怪也只能怪没有大运河,还得是李县长记忆中的大运河,否则黄河到淮河之间的坦途,就必须路过此地。大国角力的核心就那么几个,南方大国必定尽力控制着淮河流域,北方大国必定全力以赴染指中原。



最终两边一碰面,都互相吓了一跳。



然后东夷就死了,然后淮夷就死了,然后虎方就死了,然后徐国就死了……



不管怎么死,攻城屠城,野战挖坑……基本操作。



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甚至是潜力,都是非常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李县长还是做不来。



这让商无忌很是不满,大舅哥的意思,就是薛城尽力搜刮,光杀几个头头算个什么事儿?



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让薛城贵种去挖坑,然后全部坑杀!



劝说李县长的人不仅仅是大舅哥商无忌,还有十几个国家的大夫,这些大夫为了捞好处,也是挺豁得出去。跟李解不断地阐述了屠城的好处,不但可以让宋国震怖,还能减少大量的治理成本。



为将来大吴国北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减少了对外进攻时候的消耗。



总之就是敌人力量小小的,我们力量大大的,完美!



要不是看在商小妹技术好肚子大的份上,李县长当时就一个反手耳光抽得大舅哥半身不遂。



“我意已决,只诛首恶!谁敢再言屠城,有如此案!”



一言既出,一刀斩去案几一角,李解目露凶光环视四周,“谁还有意见?!”



“……”



“……”



“……”



作战司令部中,不管是吴人还是列国将军大夫们,都是大气都不敢出。



别的都好说,平时唠嗑李县长也表现得挺亲民,可一旦发飙,那气势真不是盖的。



不过也正常,就算李县长没从“百沙”厮杀起家,当年他做工头,那大小战斗次数可不比列国诸侯少。



就是规模小一点,烈度低一点,可斗智斗勇,那是一点都不虚。



返回城中的列国大夫们都是若有所思,有的人嘲讽李解“妇人之仁”,有的人则是豁然开朗,更有的人则是忧心忡忡。



总之,李解的态度引发出了很多想法。



“薛侯闻李子之命,竟是痛哭流涕,跪于宅中祷告上帝。”



“哼,亡国之君,丧家之犬尔。”



“李子战时猛如虎,今显怀柔……”



戎国中大夫风徐话说一半,然后拂须点头,很是满意地看着众人,“上帝福祉耶?”



“荒谬!”



“呵呵呵呵……”



被人叱责,中大夫风徐倒也无所谓,但至少作为小国的贵族,风徐有一点对李解很满意,攻破薛国之后,并没有大肆屠戮。



这说明将来万一有一天吴国打到戎国,他也不必担心全家死光。



至于说“只诛首恶”,善恶是非他不去评判,但薛国为宋国盟友,定性为“小不义”,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既然也是“不义之国”,那么国中贵种就是有罪,就是该杀。



否则,他们这几十个国家和势力组织的“正义联盟”,就不成了摆设?



他们是正义的,敌人自然是不义的,不义的,当然该杀。



谁叫你站错队伍了呢?



列国贵种品相繁多,大小也不统一,屁股决定了脑袋,自然对李解“只诛首恶”这个事情褒贬不一。



哪怕是吴国内部,声音也是奇怪的很,随着公子小雀入徐,公子巳在会盟之前的心情那是相当的不错。



第二次逼阳战争根本就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王命猛男不愧是猛男,猛到惊心动魄!



“公子,江阴子言‘只诛首恶’,倘若如此,薛国虽灭,薛国之土……是否并入我大吴,未可知啊?”



“此战,王命猛男非为薛、宋,实为逼阳。”



公子巳正坐扶案,目不斜视地看着前方。



“为逼阳?这……这不是显而易见?”



公子巳面带微笑,和气地看着一脸疑惑的幕僚,“时人知猛男为逼阳而战,曰舍生取义也。”



众人顿时连连点头,逼阳之战的口号,反正喊的是“抗宋援傅,舍生取义”,如今这个口号,都已经传到了秦国,洛邑更是国人皆知,都被东方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家伙而感到钦佩。



吴国也是趁机刷了一波名声,使得秦国也知道,东吴乃是“有义之国”。



“吴秦之好”的美名,含金量这时候是最高的。



东西方两个大国联姻,对很多国家都没啥影响,唯一比较痛苦的,也就只有楚国。但楚国也得承认,吴国猛男这次爆打宋国,绝对是爽文中的精品文。



太鸡儿爽了,宋国这群臭弟弟,活该被吊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战国万人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鲨鱼禅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鲨鱼禅师并收藏战国万人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