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玩意儿制作出来的东西,卖价要高得多,手工丝织品出口中,有了这个,卖地中海国家可以涨三倍价钱。



“骨紫螺”只是李乡长对它的称呼,它的作用,就是从螺里面提取紫色,而且上色之后,不容易褪色。相较紫草,显然要经久耐用,而且紫色相当明亮。



“应该还是气候的关系。”



李解想来想去,只有这个解释,因为这时候姑苏西南方向,居然还有老虎出没,吴越交界处,还有小型的象群,气候环境显然和李解的惯性常识有点偏差。



吴国的总人口数量不低,几百万人的规模还是有,但是,因为列国纷争的缘故,大国为了保证人口存有量,有意地降低了剧烈的大规模人口迁徙。



几乎所有大国,其重要城市,人口都在十万以上。城邑为中心,乡野为辅,城乡区分极为鲜明。



核心人口都在城市中,而乡野,大多都是野蛮生长。



比如“沙野”,离姑苏这么近,也能发展出万把人。像李解这种带着“野人”对外开拓生存空间的,万中无一,列国之中,几乎不存在这样的人。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了迥异非常的风貌。



“好东西啊。”



攥着这颗“骨紫螺”,李乡长感慨着,有了这个东西,就能获得最高级的紫色染料。白沙村本身就有能力生产丝绸,而紫色,在这个时代中,又是最顶级最名贵的颜色。可以想象,掌握了这个,就等于掌握了比黄金还硬的硬通货。



“好东西啊。”



李解眼热地又感慨了一声。



“良人为何盯着这颗螺?”



听到声音,李解扭头一看,是商小妹,于是他突然灵光一现,问商小妹,“商姬,这种螺,你可知‘百沙’附近,何处有?”



“非是湖泊所有,当时海螺。”



接过李解手中的“骨紫螺”,商小妹看了看,“或许,可往‘东沙’看看。”



“东沙”说是说“百沙”之一,但实际上距离“百沙”还挺远的。从白沙村出发,前往“东沙”花的时间,比去姑苏还多。



“东沙?”



“嗯?”



商小妹道,“运奄氏曾与‘东沙’市易,以贝为币。‘东沙’多盐,亦多海贝。”



也不是所有贝壳都能充当货币,只有一种颜色偏白偏淡紫色的蛤蜊,才能拿来当货币用。



这种蛤蜊颜色很特殊,一眼就能认出来,想要造假蒙混过关,还真是有点不容易。



“看来,等把公子玄这个老乌龟打趴下之后,可以去‘东沙’看看。”



言罢,李乡长对商小妹道,“商姬,谢了。”



转身离开,商小妹攥着手中的“骨紫螺”,张嘴问道:“良人,这螺如何处置?”



“送你了。”



转头冲商小妹挑了挑眉毛,李乡长心情松快多了,哼着小曲儿,寻思着这将来搞了紫色的丝绸,怎么地也得卖它个几十万!



他也没想到,跑来给小马取名,居然还有这么个意外发现。



“噢~卖力偷破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战国万人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鲨鱼禅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鲨鱼禅师并收藏战国万人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