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基本都是他手下人的家中子弟,其中又以军中子弟尤为突出,毕竟军中的人多啊,文官们一共才几个。
而贾诩之所以坚决反对李易将书院招生延后,为的就是那些军中子弟。
教育那些孩子,是培养人才,拉拢人心,让将士们可以安心的踏战场,这是李易的本意,但在贾诩口中,这同时也是通过一种两厢情愿的温柔的手段让那些人的孩子,或者弟弟,给李易做了人质,从而保证了他们在战场的绝对忠诚!
李易听了贾诩的话后,稍稍纠结了一番,拍着贾诩的肩膀说了一句“彼之毒士,我之甘草”,然后就果断将书院的事情开始往前提。
当然,对于所谓的人质一说,不管是李易还是贾诩,之后都再不曾与人提起,毕竟这事摆到明面实在是伤感情。
在此之前李易心里还有着将来把书院搬迁到襄阳去的想法,现在这个念头也没了,毕竟有些事情,安排的远一些,才更加的保险,不是么?
五月,初三。
虽然是一大早,可今日的宛城却是格外的热闹。
书院在数日前就已经落成,经过黄承彦的卜算,最终将开山门的日子定在了初三这一天。
为了给自己造势,李易也是铆足了劲,不光将宛城里头那些世家大族一个个全都喊来观礼,就连周边一些县城的,李易也都派人去请。
这些人也算给面子,基本全都来了,至于各别没来,还不打招呼的,李易也不生气,反正等他当荆州之主,肯定是要挑几个人来薅羊毛的,不是么?
文聘走在石子小道,不时与周遭相熟的人打着招呼,他是受邀前来观礼的,一身常服,没带什么随从,只有一个少年给他引路,却是黄忠的儿子黄叙。
黄忠与文聘之前同在襄阳为将,两家人自然是认识的,算起来黄叙还是文聘的晚辈,所以意外相见之后,黄叙自然就给文聘当起了导游。
文聘也是这时才知道,黄叙竟然拜入了张机与华佗门下,转行做起了医者,而且,目前已经在书院中任职,是他那两位厉害老师的“助教”。
文聘一开始是有些唏嘘的,毕竟黄叙可是将门之后啊,黄忠的一身武艺,他也是佩服不已,但再想想黄叙的身体情况,也就释然了,而且黄忠知道的话,对这个结果应该也是满意的,当前,前提是李易以后别拿他儿子做人质……
文聘正想着事,就听黄叙在旁说道:“叔父请看,这边就是医学堂,是书院中最先落成之处,而且,早在年前,两位师父就已经按照主公之命挑选百少年人进行教导,按照师父要求,那些师兄弟虽然还不能出师,但寻常外伤处置已是没有大碍,倘若有战事发生,只要让这些师兄弟随军出征,可大大减少战后伤患人数,主公说了,兵者,凶器,医者,仁心,只有两者齐下,方能刚柔并济,成就仁义之师,成就不败之军!”
文聘听得暗暗点头,他虽然只是口头答应给李易效力,还没真的任职,但通过前后得到了一些消息,对李易的了解也加深了许多。
李易这人心狠,眼睁睁的看着江夏被打烂了,但他就是能安坐不动。
同样的,李易这人的心也很善,对治下的百姓军卒全都很好,特别是几次交谈,问询李易将来用兵之策,文聘发觉李易很像始皇帝时候的王翦,非常不喜用人命去堆砌胜利,不管那人命是自己这边的,还是敌人的。
此外,文聘心中还有些凛然,既然很久之前李易就开始为军
而贾诩之所以坚决反对李易将书院招生延后,为的就是那些军中子弟。
教育那些孩子,是培养人才,拉拢人心,让将士们可以安心的踏战场,这是李易的本意,但在贾诩口中,这同时也是通过一种两厢情愿的温柔的手段让那些人的孩子,或者弟弟,给李易做了人质,从而保证了他们在战场的绝对忠诚!
李易听了贾诩的话后,稍稍纠结了一番,拍着贾诩的肩膀说了一句“彼之毒士,我之甘草”,然后就果断将书院的事情开始往前提。
当然,对于所谓的人质一说,不管是李易还是贾诩,之后都再不曾与人提起,毕竟这事摆到明面实在是伤感情。
在此之前李易心里还有着将来把书院搬迁到襄阳去的想法,现在这个念头也没了,毕竟有些事情,安排的远一些,才更加的保险,不是么?
五月,初三。
虽然是一大早,可今日的宛城却是格外的热闹。
书院在数日前就已经落成,经过黄承彦的卜算,最终将开山门的日子定在了初三这一天。
为了给自己造势,李易也是铆足了劲,不光将宛城里头那些世家大族一个个全都喊来观礼,就连周边一些县城的,李易也都派人去请。
这些人也算给面子,基本全都来了,至于各别没来,还不打招呼的,李易也不生气,反正等他当荆州之主,肯定是要挑几个人来薅羊毛的,不是么?
文聘走在石子小道,不时与周遭相熟的人打着招呼,他是受邀前来观礼的,一身常服,没带什么随从,只有一个少年给他引路,却是黄忠的儿子黄叙。
黄忠与文聘之前同在襄阳为将,两家人自然是认识的,算起来黄叙还是文聘的晚辈,所以意外相见之后,黄叙自然就给文聘当起了导游。
文聘也是这时才知道,黄叙竟然拜入了张机与华佗门下,转行做起了医者,而且,目前已经在书院中任职,是他那两位厉害老师的“助教”。
文聘一开始是有些唏嘘的,毕竟黄叙可是将门之后啊,黄忠的一身武艺,他也是佩服不已,但再想想黄叙的身体情况,也就释然了,而且黄忠知道的话,对这个结果应该也是满意的,当前,前提是李易以后别拿他儿子做人质……
文聘正想着事,就听黄叙在旁说道:“叔父请看,这边就是医学堂,是书院中最先落成之处,而且,早在年前,两位师父就已经按照主公之命挑选百少年人进行教导,按照师父要求,那些师兄弟虽然还不能出师,但寻常外伤处置已是没有大碍,倘若有战事发生,只要让这些师兄弟随军出征,可大大减少战后伤患人数,主公说了,兵者,凶器,医者,仁心,只有两者齐下,方能刚柔并济,成就仁义之师,成就不败之军!”
文聘听得暗暗点头,他虽然只是口头答应给李易效力,还没真的任职,但通过前后得到了一些消息,对李易的了解也加深了许多。
李易这人心狠,眼睁睁的看着江夏被打烂了,但他就是能安坐不动。
同样的,李易这人的心也很善,对治下的百姓军卒全都很好,特别是几次交谈,问询李易将来用兵之策,文聘发觉李易很像始皇帝时候的王翦,非常不喜用人命去堆砌胜利,不管那人命是自己这边的,还是敌人的。
此外,文聘心中还有些凛然,既然很久之前李易就开始为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