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暗杀,全都是那些大汉忠臣的手笔!”
“所以,当时种种谋划,全都是易一人布置,其中多少辛苦,多少风险,想来不用明说,季宁公也应当能够明白。”
陆康虽然紧皱着眉,但还是点了点头,他可以想得出李易当时有多难。
“等到董卓死后,天子论功行赏,吕布为司隶校尉,卫将军,李傕受封并州刺史,这些人功劳不及易,但封赏却远过李易所得,即便如此,当时还有人觉得易得到的赏赐太重,就连天子也是犹豫再三。”
“还有,荆州刘使君在董卓死后派人入长安进谏天子,无人追究其当初与董卓之间龌龊,反而加封荆州牧,镇南将军,呵呵……”
忽的,李易收起冷笑,沉声说道:“易今日所得虽是天子赐予,却也是自己拿着性命换来的,如果将这比作买卖,易更是亏了的,所以,易不欠天子的,也不欠朝堂上那些人的。”
“至于如今袁术之事,季宁公可有想过,倘使李易将此事上报朝廷,袁家将恨我入骨,袁家门生故吏,也将待我如仇寇,而如今长安不宁,必然无力发兵征讨袁术,只能就近从豫州,徐州,荆州调兵遣将。”
“豫州刺史与袁家关系匪浅,出兵伐袁,难!”
“徐州武备衰弱,自守已是万幸,纵然勉强出兵,也难有功绩!”
“这其中唯有荆州武备最为充足,然而之前南阳一战,荆州诸将屡屡败北,此次再战,胜算实在不大,偏偏李易又是其中外人,到时这份‘重担’多半要我李某人来抗。”
“真到了两军交战,若是胜了,是朝廷与州牧调度有方,易能跟着得些小恩小惠,可一旦败了,便是易指挥不当,而易在朝中又无交好之人,必然被重罚!”
“如此这般,季宁公说说,易若是将袁术之事上奏朝堂,算不算是自掘坟墓?”
李易说完,便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什么多余动作,就好像是在等着陆康的发落一般。
而陆康目光复杂的看着李易,良久之后轻轻叹了一口气,连带着肩膀也垮了几分,整个人身上都透着一股无形的落寞。
什么亏欠,什么利益,一方是臣子,一方是君王,臣子敢跟君王这么计较,那是大不敬,是取死之道,冲着这点,陆康照样可以凭借大义将李易骂的狗血淋头。
奈何,现在的大汉已经不是曾经的大汉了,现在的天子,在董卓之后,更是彻底失去了大汉天子该有的威严。
李易的话虽然刺耳,让陆康难以接受,可陆康也知道,李易说的都是实情,之后的判断,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这种例子在黄巾作乱的时候,发生的可不再少数,特别李易这种没有背景,却有名气的官员,更是当仁不让的顶缸人选。
这让陆康心软了,也对李易怒不起来了。
正如他之前说的那样,李易当得起全天下人的一拜,李易做过的事情,对大汉的功劳,已经比天下许多人都要好了,这点就连陆康自己都比不上。
反观其他人呢,当初十八路诸侯浩浩荡荡讨伐董卓,其中有几个是真的一心为了君王社稷?
否则董卓再怎么厉害,一人独挡十八路诸侯,哪还会有李易杀他的机会?
再看刘焉,刘表那些人,就更别提了,黄恩浩荡啊,他们本身还是宗室,在帝王危难之际,却是一直不闻不问,反倒是事情平息,才赶着派人向天子上供,结果
“所以,当时种种谋划,全都是易一人布置,其中多少辛苦,多少风险,想来不用明说,季宁公也应当能够明白。”
陆康虽然紧皱着眉,但还是点了点头,他可以想得出李易当时有多难。
“等到董卓死后,天子论功行赏,吕布为司隶校尉,卫将军,李傕受封并州刺史,这些人功劳不及易,但封赏却远过李易所得,即便如此,当时还有人觉得易得到的赏赐太重,就连天子也是犹豫再三。”
“还有,荆州刘使君在董卓死后派人入长安进谏天子,无人追究其当初与董卓之间龌龊,反而加封荆州牧,镇南将军,呵呵……”
忽的,李易收起冷笑,沉声说道:“易今日所得虽是天子赐予,却也是自己拿着性命换来的,如果将这比作买卖,易更是亏了的,所以,易不欠天子的,也不欠朝堂上那些人的。”
“至于如今袁术之事,季宁公可有想过,倘使李易将此事上报朝廷,袁家将恨我入骨,袁家门生故吏,也将待我如仇寇,而如今长安不宁,必然无力发兵征讨袁术,只能就近从豫州,徐州,荆州调兵遣将。”
“豫州刺史与袁家关系匪浅,出兵伐袁,难!”
“徐州武备衰弱,自守已是万幸,纵然勉强出兵,也难有功绩!”
“这其中唯有荆州武备最为充足,然而之前南阳一战,荆州诸将屡屡败北,此次再战,胜算实在不大,偏偏李易又是其中外人,到时这份‘重担’多半要我李某人来抗。”
“真到了两军交战,若是胜了,是朝廷与州牧调度有方,易能跟着得些小恩小惠,可一旦败了,便是易指挥不当,而易在朝中又无交好之人,必然被重罚!”
“如此这般,季宁公说说,易若是将袁术之事上奏朝堂,算不算是自掘坟墓?”
李易说完,便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什么多余动作,就好像是在等着陆康的发落一般。
而陆康目光复杂的看着李易,良久之后轻轻叹了一口气,连带着肩膀也垮了几分,整个人身上都透着一股无形的落寞。
什么亏欠,什么利益,一方是臣子,一方是君王,臣子敢跟君王这么计较,那是大不敬,是取死之道,冲着这点,陆康照样可以凭借大义将李易骂的狗血淋头。
奈何,现在的大汉已经不是曾经的大汉了,现在的天子,在董卓之后,更是彻底失去了大汉天子该有的威严。
李易的话虽然刺耳,让陆康难以接受,可陆康也知道,李易说的都是实情,之后的判断,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这种例子在黄巾作乱的时候,发生的可不再少数,特别李易这种没有背景,却有名气的官员,更是当仁不让的顶缸人选。
这让陆康心软了,也对李易怒不起来了。
正如他之前说的那样,李易当得起全天下人的一拜,李易做过的事情,对大汉的功劳,已经比天下许多人都要好了,这点就连陆康自己都比不上。
反观其他人呢,当初十八路诸侯浩浩荡荡讨伐董卓,其中有几个是真的一心为了君王社稷?
否则董卓再怎么厉害,一人独挡十八路诸侯,哪还会有李易杀他的机会?
再看刘焉,刘表那些人,就更别提了,黄恩浩荡啊,他们本身还是宗室,在帝王危难之际,却是一直不闻不问,反倒是事情平息,才赶着派人向天子上供,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