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低垂了一会脑袋,这才轻轻应了一声。
“唉。”
李易忍不住发出叹息,摸了摸诸葛亮的脑袋道“袁使君我不喜其为人,不过,平心而论,抛开父辈之间仇怨,袁使君对你,的确让人说不出半点不是,甚至胜过亲子,否则袁耀也不至于对你心生嫉妒。”
“在袁使君如此照顾之下,你对他生出些好感,也在情理之中,我之前也有所预料,只是想不到会这么快。”
诸葛亮咬了咬压,道“可我为人子,为人弟,如今恩仇混淆,岂不是大不孝”
“那倒不至于。”
李易笑了笑,拉着诸葛亮在边上坐下,心中莫名想起了关羽的华容道,口中说道“做人,自当恩怨分明,袁使君对你虽然有照料之恩,但此番恩情,却比不得对你诸葛家造成的伤害,所以,纵然将来与袁使君为敌,你心中也无需顾虑太多负担,大不了,可效仿晋文公退避三舍之事,以此成全袁使君今日照顾之恩,如此即可。”
诸葛亮点点头,表示理解,但看他脸上的表情,显然并没有真的就轻松了下来。
李易略感无奈,他知道感情这东西,不是说说就能明白的,再加上以后诸葛亮就住在南阳了,李易也不能把诸葛亮往冷血无情的方向上培养。
思索了好一会,李易方才说道“你可知我有今日成就,谁助我最多”
诸葛亮面露疑惑,他虽然聪明,但李易这个问题,显然超出他聪明的范围,只能摇摇头,表示回答不了。
李易微微一笑,不过笑容有些复杂,然后缓缓的道出了两个字“董卓”
“啊”
诸葛亮情不自禁的发出了一声惊呼,董卓可是国贼,李易又是杀了董卓之人,现在李易反过来说董卓帮助他很多,这让诸葛亮如何能够理解
李易抓了抓诸葛亮的脑袋,慢悠悠的将自己进洛阳之后的事情,选了一些重要的与诸葛亮说了一遍,然后感慨道“我能以区区白身一夕之间踏入朝堂,尽皆仰仗董卓青眼,所以,董卓虽是国贼,但无董卓,也无今日李易。”
“董卓,国贼也,祸害百姓无数,为天下计,我不得不杀,。”
“然而,董卓对我有提拔之恩,我不得不报答,因此董卓死后,我全力保下他尸身不受辱,对其下属亲眷逃窜,也视而不见,希望借此偿还之前情分。”
诸葛亮犹豫了一下,问道“这般就可以两清么”
李易笑着摇头,道“情分二字,最难说清,即便是如今,我想起当初洛阳之事,心中也时时愧疚,不过”
正说着,李易忽然语气一变,带着几分凌厉道“我虽然心中有愧,却从未有半点悔意,因为大丈夫行走天地间,遇到当做之事,纵然背负万千骂名也要一往无前,遇到不可为之事,哪怕刀斧加身也不能有半点犹豫”
“你现在之所以心生彷徨,就是因为你还不清楚什么事当做,什么事不当做,只是此中意味不便明言,只能用心体会,好在你年纪尚幼,之后可跟在我身边,多看,多想,若你能够明悟,将来我当亲自为你束发加冠,赠你表字。”(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