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人齐齐面露震惊之色,他们不认为李易是在信口开河,只是实在想不明白,李易底气到底在哪里。
而且,既然有这样的好事,李易自己做不就成了,如何还需要拉上糜家?
即便郭嘉贾诩,也很想问问李易,这究竟是什么重利,可是一看之后,他们却发现,李易的眉头微微拧着,似是也在纠结这个问题。
李易确实是在纠结,他方才说的,不是其他,正是造纸术。
在李易给黄月英指点之后,黄月英的效率是很高的,已经通过李易设在后院的临时小作坊,拿出了造纸的成品。
这种纸张,很轻薄,很光滑,而且就韧性来说,比后世的打印纸还要好,书写的时候,也不会浸没,可以说是质量非常高的纸张。
只是,这种纸张也是有缺点的——成本实在太高!
韧性为什么那么好?因为里面有生丝啊。
至于说轻薄光滑,那可是七八个下人,不分日夜打熬纸浆的结果。
虽然暂时没有统计出具体的制作成本,但李易已经有了大概估量,这种纸张叫他自己用用还行,在民间普及就别想了,甚至是给宛城官府配备,李易都觉得心疼。
所以,这种纸张在将来或许可以给打上一个“特供”标签,但就目前来看,完全不具备推广价值,李易让黄月英记下制作方法后,就让她继续想办法压缩成本,只是黄月英也很忙,造纸这事难度虽然不大,但非常耗费时间,需要反复尝试,黄月英表示,短期内是拿不出来便宜的纸张了。
因此,在说起糜家的事情时,李易也是到了后来才想到纸张上面。
以糜家的商贾身份,肯定能看出纸张后面所代表的巨大利润。
李易准备先把这种“特供”纸给糜家人看一眼,以将来某区域内多少年独家销售权的形势,让他们做个经销商,以此将糜家拉到自己的船上。
当然,那时候不出意外的话,黄月英应该已经弄出了廉价纸,给糜家的自然也是这种。
想到这里,李易暗暗定下决心,一锤定音道:“好了,我意已决,就将那份‘重利’做聘礼送到糜家,想来他们必然不会拒绝。”
李易对糜家的反应,是报以乐观的态度,当然,也不是完全肯定,而且糜家只要拒绝,双方将来就基本没得谈了。
见李易主意已定,众人也不再多言,只有贾诩拱手问道:“敢问主公,此事当以谁为使?”
还不等李易反应,稍稍靠后的位置上就有两人同时挺直了腰板,虽然没有开口自荐,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李易看到徐庶与石韬二人,满意的笑了笑,下面的人做事积极,这自然是他乐于见到的。
不过李易却是摇头道:“元直与广元稍安勿躁,此事我原本也有意交给你二人去做,只是学院与屯田之事,也一刻耽误不得啊!”
“知道了,主公。”
两人齐齐应声,有些遗憾,毕竟给主公牵红线这种事,可是拉好感的没拆,而且他们自认为口才不俗,完全有信心将此事做成,但正如李易顾虑,他们如果去了,这边的事情多少要被耽搁一些。
李易暗叹手下缺少可用之人,然后就开始琢磨是不是让诸葛玄走一遭,不过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众人齐齐面露震惊之色,他们不认为李易是在信口开河,只是实在想不明白,李易底气到底在哪里。
而且,既然有这样的好事,李易自己做不就成了,如何还需要拉上糜家?
即便郭嘉贾诩,也很想问问李易,这究竟是什么重利,可是一看之后,他们却发现,李易的眉头微微拧着,似是也在纠结这个问题。
李易确实是在纠结,他方才说的,不是其他,正是造纸术。
在李易给黄月英指点之后,黄月英的效率是很高的,已经通过李易设在后院的临时小作坊,拿出了造纸的成品。
这种纸张,很轻薄,很光滑,而且就韧性来说,比后世的打印纸还要好,书写的时候,也不会浸没,可以说是质量非常高的纸张。
只是,这种纸张也是有缺点的——成本实在太高!
韧性为什么那么好?因为里面有生丝啊。
至于说轻薄光滑,那可是七八个下人,不分日夜打熬纸浆的结果。
虽然暂时没有统计出具体的制作成本,但李易已经有了大概估量,这种纸张叫他自己用用还行,在民间普及就别想了,甚至是给宛城官府配备,李易都觉得心疼。
所以,这种纸张在将来或许可以给打上一个“特供”标签,但就目前来看,完全不具备推广价值,李易让黄月英记下制作方法后,就让她继续想办法压缩成本,只是黄月英也很忙,造纸这事难度虽然不大,但非常耗费时间,需要反复尝试,黄月英表示,短期内是拿不出来便宜的纸张了。
因此,在说起糜家的事情时,李易也是到了后来才想到纸张上面。
以糜家的商贾身份,肯定能看出纸张后面所代表的巨大利润。
李易准备先把这种“特供”纸给糜家人看一眼,以将来某区域内多少年独家销售权的形势,让他们做个经销商,以此将糜家拉到自己的船上。
当然,那时候不出意外的话,黄月英应该已经弄出了廉价纸,给糜家的自然也是这种。
想到这里,李易暗暗定下决心,一锤定音道:“好了,我意已决,就将那份‘重利’做聘礼送到糜家,想来他们必然不会拒绝。”
李易对糜家的反应,是报以乐观的态度,当然,也不是完全肯定,而且糜家只要拒绝,双方将来就基本没得谈了。
见李易主意已定,众人也不再多言,只有贾诩拱手问道:“敢问主公,此事当以谁为使?”
还不等李易反应,稍稍靠后的位置上就有两人同时挺直了腰板,虽然没有开口自荐,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李易看到徐庶与石韬二人,满意的笑了笑,下面的人做事积极,这自然是他乐于见到的。
不过李易却是摇头道:“元直与广元稍安勿躁,此事我原本也有意交给你二人去做,只是学院与屯田之事,也一刻耽误不得啊!”
“知道了,主公。”
两人齐齐应声,有些遗憾,毕竟给主公牵红线这种事,可是拉好感的没拆,而且他们自认为口才不俗,完全有信心将此事做成,但正如李易顾虑,他们如果去了,这边的事情多少要被耽搁一些。
李易暗叹手下缺少可用之人,然后就开始琢磨是不是让诸葛玄走一遭,不过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