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如斯!
孔圣人当年都没有这般风光啊,而且,孔圣是埋在土里的,李易却是个活生生的人,如今才二十来岁。
李易以布衣杀董卓,当太守,只用了不到一年。
只要给他二十年……不,给他十年……
活着的圣人……
蔡邕只是稍微想了想,就感觉后背全是汗水,湿冷一片。
相对于蔡邕,黄承彦的承受能力就强多了,黄承彦在襄阳就已经被李易用穿越者的优势轰炸过一次,将李易当做能称圣的存在,现在这些文章虽然就影响还要大过之前所讲种种,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却是锦上添花。
众人沉默了片刻,李易示意黄月英将书卷收起来,蔡邕想自己抓过来,可拉不下脸去想,那感觉就跟刮骨似的,心疼啊。
无奈,蔡邕看向李易,希望他能将这些送与自己,同时也再次想起了自己刚刚推翻的,前些天的一些想法。
如果说蔡邕原本的想法是单纯的猜想,认为那只是一个可能的话,现在,蔡邕已经百分百肯定了李易的目的——李易心中想做的不是一地郡守吗,也不是一方州牧,而是要将汉室推翻,自己称皇做祖!
没错,蔡邕看透了李易的野心,虽然李易与他直接交流不多,但看看李易叫他写的那些小材料就明白了。
虽然蔡邕不耻李易的要求,感觉李易有点不要脸,可作为起笔之人,他能明确的看出,李易做的这些事情,就像是高祖斩白蛇一样,李易是在给自己争名,造势!
蔡邕特意找伏寿试探李易平时言语,再次加深了这个推测。
也正是因此,让蔡邕对李易的态度有了初步变化。
汉室如今的颓势,蔡邕看的很清楚,特别是董卓站出来碾碎了老刘家最后的颜面,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改朝换代之事,真的不稀罕。
李易就是奔着改朝换代去的,目标明确,行事干脆果断,比较天下诸侯,李易真有成事的可能。
所以,蔡邕就动摇了,起了投靠李易的心思。
这时候投靠,只要李易事成,他绝对是排名前列,甚至是位居头一号的从龙之臣。
别说蔡邕太自信,相对于李易身边那些人来说,蔡邕虽然比他们晚了几个月,但别忘了,蔡邕有个女儿在李易手里呢,这就是优势!
反观李易那些女人,只有伏寿是出身较高的,可惜伏家看不上寻常出身的李易,所以,只要蔡邕肯,真没什么人能与他争。
圣人都有私心,就别说大儒了,从龙的名望摆在面前,蔡邕也不能淡定。
至于说对大汉的忠诚……
呵呵,蔡邕在长安被下狱之后,让他保住命的是李易,不是大汉天子。
只是蔡邕也有担忧,因为李易的底蕴实在太差了,别说跟袁绍这样的豪门比较了,就算把天下所有州郡的太守们拿出来排排站,论家底,李易是毫无疑问的倒数第一,这样想要成大事就很难了。
不过今天,看到那三篇文章之后,蔡邕就知道,李易最大的短板也要补齐了。
天下童子以李易为师,这等名望,怕不是要紫气东来三万里?
谁人还能挡得住?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